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80萬人死于自殺,相當于每40秒就有一個人死于自殺。我國有近3000萬的抑郁癥患者,而這些患者多數會出現自殺想法。早期識別并及時規范治療能最大程度改善抑郁癥的預后。
日前,一花季少女疑因感情問題欲從8樓天臺跳下,據查她有重度抑郁;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6歲的李某,疑似患有抑郁癥,平時不愛與人交流。最近由于工作壓力大,買了瓶農藥獨自開車進山,準備輕生。近年,“抑郁癥”“自殺”等事件時有發生,不少人甚至到了談“郁”色變的程度。那么,人真的會抑郁到自殺嗎?如何幫助身邊有抑郁癥的人呢?
抑郁≠抑郁癥
我們自己,包括身邊的人經常會說,“最近我很不高興”“我感覺自己都抑郁了”……不高興就是得了抑郁癥了嗎?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中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敗,我們會表現出悲傷、痛苦、甚至絕望。這一系列不高興的情緒常常被大家理解為抑郁癥,其實這種短暫的不高興是抑郁。抑郁是一種負性情緒,是許多人都體驗過的情緒,也是一種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現象。抑郁不可怕,人生中總會碰到一些不順意的事情,不能把偶爾的情緒低落劃歸為抑郁癥。
其實,抑郁癥與一般的“心情不好”有著本質區別,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的特征。情緒低落就是高興不起來、總是憂愁傷感、甚至悲觀絕望;思維遲緩就是自覺腦子不好使,記不住事,思考問題困難;運動抑制就是不愛活動、渾身發懶、走路緩慢、言語少等。嚴重的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
隱匿性抑郁癥患者往往沒有情緒低落等典型癥狀,卻以軀體不適為主。其特點是癥狀雖多,卻以頭痛、失眠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還有晝重夕輕的晝夜節律,以及春秋季節重,夏季輕的季節性規律。
一半以上抑郁癥患者有自殺傾向
抑郁癥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三高兩低”。三高為高患病率,在我國情感障礙的患病率6.2%;高復發率,90%的患者在抑郁首次發作以后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復發,約75%—85%的患者五年內會復發;高自殺率,抑郁癥終生自殺死亡風險是10%左右,大概有1/10的抑郁癥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有自殺、死亡的風險。
與“三高”相對的是低識別率和低治療率,目前對于抑郁癥的識別和治療均不足10%。
調查顯示,抑郁癥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殺想法。隱匿性抑郁癥患者,自殺多數都發生在春秋季節。
“抑郁癥是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度抑郁癥患者中15%的人有過自殺行為。”據世衛組織統計,自殺成功和自殺未遂的比例大約為1比20,至少95%的自殺者可以通過提前心理干預或是及時的搶救而避免發生。
醫生、親屬和社會組成“治療聯盟”
抑郁癥患者不喜歡主動談及病情,而且非常敏感,所以在和他們相處時,首先要把他當作普通人來對待,可以帶他讀讀書、散散步、吃吃飯、聊聊天、曬曬太陽,參加一些不涉及激烈運動或是競技性質的活動。因為很多抗抑郁藥具有鎮靜作用,會極大削減患者的體力,而競技性質的活動,容易讓失敗者感到沮喪。如果他不想說話,那就靜靜地陪著,不要逼他說話。
如果發現抑郁癥患者有自殺傾向,就要及時帶他向精神科醫生求助,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常??梢员苊獍l生可怕的后果。病人有明顯的自殺傾向時,光靠心理安慰和勸說是不夠的,積極的藥物治療非常重要。
對抑郁癥,醫學上已有一套有效的治療體系,八成的抑郁癥患者可以通過治療康復。但不容忽視的是,出院以后,社會功能的恢復是抑郁癥患者進入正常生活的另一道坎。當治愈的患者回到曾經的生活環境,需要把原有的價值觀推倒重來,減少抑郁情緒的來源,在以后漫長的時間里防止復發。這不僅需要醫生,還需要家屬和社會組成的“治療聯盟”。簡單地說,比抑郁癥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無知、恐懼和逃避,而家人和朋友需要做的就是拒絕歧視,給他們理解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