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國慶雙節,津城正處于秋高氣爽之時,天氣涼爽,人們外出郊游、逛公園的機會增多,而此時也是秋蟲活躍之時。近期,天津中醫藥研究院附院外科急診接診了兩例被蜱蟲叮咬的患者。
市中研附院外科急診醫師趙亮提醒廣大市民,市民應當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蜱蟲叮咬皮膚時不可強行拔除,以免撕傷皮膚及將口器折斷在皮內,可用乙醚或局麻藥涂在蜱頭部,等到自行松口后用鑷子輕輕拉出并消毒傷口,若口器殘存需局麻后手術取出。一旦出現畏寒、發熱、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等“蜱咬熱”癥狀,應及時就醫。
致命殺手——蜱蟲
蜱蟲既是常見的吸血外寄生蟲,又是人和動物許多重要疾病的傳播媒介,宿主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大多以吸食血液為生,叮咬的同時會造成刺傷處的發炎。
蜱蟲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宿主動物后,再叮咬人時,病原體可隨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傳染途徑疑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
蜱蟲可能傳播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蜱蟲可能傳播的疾病有:森林腦炎、蜱媒回歸熱、萊姆病、Q熱(病原體為貝氏立克次體)、北亞蜱傳立克次體病、細菌性疾病、無形體病、發熱板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新型布尼亞病毒)等81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傳染病其中有8種急性傳染病。
蜱蟲叮咬的臨床特點
蜱蟲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診斷蜱蟲叮咬的最典型體征“焦痂”。
蜱蟲叮咬可形成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有時在叮咬部位可發現蜱蟲。自覺癥狀一般為瘙癢或疼痛。蜱麻痹系蜱蟲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致,易發生在小兒,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蜱咬熱在蜱蟲吸血后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溫馨提示
外出時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淺色長衣、長褲,褲腿扎緊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不要穿涼鞋;離開時相互檢查。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另外,寵物犬到草叢里閑逛時,就有可能被蜱蟲攻擊感染上蜱蟲。因此,主人在帶犬只散步后,別忘了檢查其身上是否有蜱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