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涼,進入秋冬季節,各大醫院老年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又多了起來。清遠市人民醫院骨科五區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王湘江說,秋冬季節是膝關節炎的高發期,中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患上膝關節炎,和年齡、激素水平、身體肥胖、關節過度使用、創傷,甚至遺傳等多方面因素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王湘江表示,關節炎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病變發展,目前尚不能逆轉和阻止骨關節發作,建議在生活中科學飲食控制體重,進行步行、慢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及科學合理的肌肉或肌群鍛煉,有助于維持關節功能、增進關節穩定性。
秋冬季節是膝關節炎高發期
膝關節疼痛在中老年人中越來越常見,通常是由膝關節退化引起的膝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炎是慢性關節疾病,發作時讓人疼痛難忍,而秋冬季節是膝關節炎的高發期。
近年來,我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8.1%,全國約1.2億人受膝關節骨關節炎疼痛的困擾。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12日定為“世界骨關節炎日”,呼吁大家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很多中老年人發病時會感覺關節疼痛難忍,“身上哪哪都痛,特別是膝蓋”。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王湘江表示,膝骨關節炎的發生發展是一種長期、慢性、漸進性的病理性過程,是多種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年齡原因。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各項身體機能在退化,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速度減慢,鈣質骨質不斷地流失,膝關節軟骨磨損等。
激素水平的變化。這主要說的是女性,女性絕經之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軟骨成分變化,所以相比于男性來講,中老年女性患上膝關節炎的概率更高一些。
過度使用膝關節。因工作或個人原因,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需長時間跪、蹲或爬樓爬坡,經常運動鍛煉但過于劇烈或方式不正確,都會對膝關節造成機械性損傷,時間久了容易對關節軟骨造成蛻變性的損傷,所以膝關節炎也容易發生。
肥胖。肥胖的中老年人發生膝關節炎的概率明顯高于身體偏瘦的老年人。有研究發現肥胖女性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是正常體重女性的4倍,而男性則為4.8倍,減肥能明顯降低膝骨性關節炎25%—50%的發病率。
遺傳。如果親屬中有人患膝骨關節炎,那此人患膝關節炎的風險要高于常人。目前認為,這可能與軟骨細胞代謝能力有關。
“腿腳不利索”其實不正常
生活中,很多人以為,人老“腿腳不利索”很正常,不是什么大病,疼痛厲害了就吃點止痛藥,未能及時發現確診膝骨關節炎,最終導致病情越拖越嚴重。
王湘江介紹,中老年人引發膝關節疼痛的常見疾病有膝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通風性關節炎等。其中,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關節疼痛及壓痛。該疾病最常見的表現是關節局部的疼痛和壓痛。一般早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關節局部可有壓痛,活動后加重,休息時好轉。疼痛在陰冷、潮濕和雨天會加重。
關節腫大。早期為關節周圍的局限性腫脹,隨病情進展可有關節彌漫性腫脹、滑囊增生,伴有關節積液。
晨僵?;颊呖沙霈F晨起或靜止一段時間后關節僵硬感,活動后可緩解。本病的晨僵時間一般為數分鐘至十幾分鐘,很少超過30分鐘。
關節摩擦音。由于軟骨破壞、關節表面粗糙,出現關節活動時骨摩擦音。
關節活動受限。由于關節腫痛、活動減少、肌肉萎縮、軟組織攣縮等引起關節乏力、活動受限。早期表現為關節活動受限,晚期關節活動范圍減小。還可因關節內的游離體或軟骨碎片,在活動時出現“絞鎖”現象。
外觀上,晚期及嚴重時,可出現關節內翻、外翻畸形及屈曲攣縮畸形。
王湘江提醒,要密切留意身體異樣,發現不適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如果膝關節炎能早期預防、積極治療,效果會大不一樣。
膝關節置換術并非人人適用
很多膝骨關節炎患者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甚至連行走都很困難。
王湘江認為,對于嚴重或晚期骨關節炎的治療原則是緩解或消除疼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重建關節穩定性。因此當患者病情嚴重,出現持續性疼痛及明顯的關節活動障礙,保守治療無效,影響工作及生活時,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包括關節鏡手術、膝關節截骨矯形手術、膝關節人工置換術等。
對于嚴重的晚期或嚴重膝骨關節炎以膝關節置換為主。人工膝關節置換是近代人工髖關節成功應用于病人后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新技術,它能有效地減輕晚期膝關節病痛,極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膝關節置換術是通過切除壞死和患病膝關節表面軟骨、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使用人工關節來替代,實現其功能,減輕身體的相關炎癥和癥狀,安全性相對較高。關節表面置換手術只是將關節表面增生破壞的一部分去掉,再將同樣厚度的人工關節安裝在表面,這類似于鑲牙戴牙冠。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夠做膝關節置換術,手術絕對禁忌證主要包括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膝關節周圍極度肌肉萎縮、伸膝裝置障礙、極其嚴重的心肺等全身性疾病及神經營養不良性關節病。手術相對禁忌證則為過度肥胖、年紀偏輕和患者不能合作等。
建議常做有氧運動
中老年人患膝關節炎后,日常生活及運動也有諸多事項需要注意。
王湘江說,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病變發展,目前尚不能逆轉和阻止骨關節發作。
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疼痛,把患者的體重指數控制在一個健康的范圍會讓膝蓋感覺更好。體重指數是一個同時考慮到患者的身高和體重的指標,18.5—24.9的數值被認為是健康的。要避免長期從事爬山爬坡、上下高層樓梯、高頻率蹲起、久站久跪久蹲,避免負重劇烈運動等,以及可能對膝關節造成傷害的活動方式或體位姿勢。
日?;顒踊蜻\動時,可考慮佩戴專業性輔助支具、適宜的楔形鞋墊,或使用手杖、助行器等減緩膝關節負荷,可一定程度緩解癥狀。
王湘江推薦步行、慢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因為科學合理的肌肉或肌群鍛煉,有助于維持關節功能、增進關節穩定性;每周定期鍛煉兩三次,逐漸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運動強度應與患者耐受程度一致,患者掌握運動要領并逐漸適應后,運動強度應逐漸加強。建議持續運動超過12周,以解決膝骨關節炎導致的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縮。
日??梢宰鑫锢碇委?,物理治療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解除肌肉痙攣,包括熱療、水療、超聲波、按摩等,針灸有關節感染的風險,謹慎使用。
近年來,膝關節炎發病率不斷增高,而這種讓患者感到十分難受的疾病又難以徹底治愈,因此要聽從醫生建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小病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