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5800多種食物進行最新評估,堅果“健康營養指數”排第一,對環境影響也小
人一生中要經歷無數次選擇,但讓大多數人意想不到的是,每天選擇吃什么食物,不僅關系著自己的健康壽命,甚至影響生態環境,關系人類的未來。
食物跟健康壽命密切相關
近日,一項發表在《自然-食品》雜志上的研究評估了5800多種食物,并根據它們對健康壽命和環境的影響進行了排名。健康壽命方面,主要基于“健康營養指數”——一個“改編”自全球疾病負擔的指數;環境方面,研究團隊考慮了生產、加工、消費、浪費和細顆粒物排放等多個因素。結果發現,每份食物對健康壽命的影響,從減少74分鐘到增加80多分鐘不等。例如,吃一份牛肉熱狗可能會使健康壽命縮短36分鐘,吃一份蔬菜披薩則會損失1.4分鐘健康壽命;而吃一份腰果會延長26分鐘,一份番茄醬沙丁魚最多可延長82分鐘;如果用水果、蔬菜、堅果、豆類、海鮮組成的“大雜燴”,代替牛肉、加工肉類熱量攝入的10%,不僅能延長48分鐘的健康壽命,還能減少1/3與飲食相關的碳足跡。
研究人員根據綜合表現,將食物分為三個區域:綠色區域是對健康壽命損失和環境影響小的食物,主要有堅果、水果、田間種植的蔬菜、豆類、全谷物和一些水產品。紅色區域是對健康壽命損失和環境影響大的食物,主要有牛肉、豬肉、羊肉和加工肉類。以燉牛肉為例,每244克的碳排放就達到5.7千克,比一輛普通汽車行駛22公里的碳排放還要多。黃色區域的食物要么對健康壽命有輕微損害,要么會對環境產生中度影響,主要包括大多數家禽肉類、奶制品、蛋類等。
總體來看,“健康營養指數”紅黑榜中,甜飲料位列“黑榜”第一,其次是腌肉、漢堡、披薩等;堅果排在“紅榜”首位,其次是水果、蔬菜、水產品、茶、全谷物、奶類等。在所有食物類別中,加工食品最差,導致了最多的健康壽命損失。
健康和環??梢约娴?/p>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膳食種類更加豐富,人們可選擇的美食越來越多。然而,每種食物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微量營養素等存在差異,其帶來的健康收益也各不相同。
新鮮果蔬一直都是很健康的食物。美國哈佛大學對近200萬成年人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多吃果蔬與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每天吃2份水果和3份蔬菜,可能是最佳延壽組合。相反,人類的主要健康風險來自心腦血管疾病,它與加工肉類、紅肉、反式脂肪酸、含糖飲料和鈉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將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火腿、香腸、培根等加工肉類被定為“1類致癌物”。朱毅解釋,這些食物的飽和脂肪含量較高,過量攝入會增加直腸癌風險。紅肉里還有一種被人體視為“異類”的Neu5Gc糖分子,與人體免疫系統存在斗爭,每吃一次雙方就要“打”一次,經常食用就可能導致慢性炎癥,從而增加患癌風險。
此外,煎、炸等烹飪方式很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如雜環胺、苯并芘。即使健康的食材,選錯烹飪方式也會損耗健康壽命。以炸雞翅為例,鈉鹽、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每吃一份炸雞翅就會減少3.3分鐘的健康壽命。從環境評價來看,生產一份炸雞翅至少需要104克生雞肉、0.55克鹽、0.9克油,涉及飼料供應、養殖、加工儲存、末端消費等環節。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黃存瑞表示,這些環節可能會涉及耕地占用、化肥使用、礦物燃料燃燒等,帶來水體酸化和富營養化、光化學污染、顆粒物排放、臭氧層破壞等環境問題。
與植物性食物相比,動物性食物產生的碳排放更多。研究證實,目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碳排放總量中,食品生產占三成,僅畜牧業就占了近15%,每年至少產生7億噸二氧化碳。以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就伴隨56公斤的碳排放。黃存瑞介紹,肉類生產是最大的人為甲烷排放源之一。反芻動物的生產排放量通常比非反芻動物多,哺乳動物比家禽多。此外,為了飼養和生產,砍伐森林和占用土地也會給當地生物多樣性、土壤和水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做一個高素養的食客
飲食選擇、人類健康和環境可持續性三者緊密相連。過度消費有害食品卻對有益食品消費不足,是造成美國疾病負擔的主要因素。我國食物種類相對復雜,更需要考慮飲食選擇的健康風險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因為,上述研究人員表示:“對健康壽命有益的食物可能對環境的影響不低。”例如,與田間種植的蔬菜相比,溫室種植的熱帶作物對全球變暖和大氣污染的影響要大得多。不同水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也存在差異,處于綠色區域的鯰魚對氣候的影響較低,約為紅色區域鮭魚的一半。對此,黃存瑞表示,我們并非一定要避開所有對環境影響大的食物,而是要在注重營養和健康的前提下,適當考慮碳排放。他建議,要發展數字農業,化解“靠天吃飯”的高風險以及散、亂、小的無序低效狀態,能夠極大地降低生產不確定性,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增強碳利用能力,以確保農產品健康安全。此外,在包裝、運輸和零售等環節,要注意節約用水、用電、用地,積極發展新工藝和新技術,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上述研究作者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科學教授奧利維爾·喬利特建議,考慮到營養與環境,人類應減少加工肉、牛肉、豬肉、羊肉和溫室作物的攝入,增加田間種植的果蔬、豆類、堅果和低環境影響的水產品的攝入。朱毅表示,我們應該做高素養的食客,吃得健康又環保,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每天少攝入10%熱量。如今,大部分人每天的熱量攝入都會超標,建議每人每天少吃190千卡。每餐八分飽即可,平時喜歡吃肉的人,可以用堅果、果蔬、豆類代替半份肉類。
改善烹飪方式。建議多選擇蒸、煮、燉的烹飪方式,少用烤、煎、炸,不僅能減少廚房油煙排放和電力消耗,還可以減少熱量和有害物質的攝入。例如,烤雞翅的熱量是161千卡(以100克可食部分計),而炸雞翅的熱量可達到279千卡。
選擇當地應季食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研究顯示,吃當地食物對健康更有益處。選擇本地果蔬,既新鮮健康,又能降低運輸、存儲環節的碳排放。就近購買食物,還有利于減少開車產生的碳排放。
按需購買。新鮮果蔬買3天左右的用量即可,不要囤積,同時要注意食物多樣化,小分量配餐,每頓的量最好能保證一次吃完,爭取不剩菜剩飯,避免冰箱儲存過多食物,減少耗能。
少外出就餐。餐飲行業的生產加工、服務,大多存在水、電、煤、氣等的使用,食物浪費情況也相對嚴重。建議盡量少去飯店用餐,同時要少點外賣,避免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