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第一份工作在年輕人的職業生涯中具有重要意義。英國劍橋大學、布里斯托爾大學和倫敦大學近日聯合研究發現,人們早期的工作經歷甚至會影響中年時的心臟健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教授丁榮晶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工作性質、壓力、強度和環境不同,職業確實會對心臟產生不同影響。
第一份工作順心,血管好。英國研究人員考察了1.2萬人的健康記錄,發現16~24歲的工作狀態決定了46歲左右時的心血管狀況。從學校畢業后迅速找到心儀的工作,比如從事管理、與專業匹配度高的職業,心臟更健康;工作越自如越順心,中年時心臟越好。
需久站久坐的工作傷害下肢靜脈。貨運、出租車司機因工作需要,一般都半天不下車,到中午吃飯時才能站起身來;有些辦公室白領一族也有久坐問題,且這幾類人吃飯常常不規律。丁榮晶表示,長時間坐著不僅會導致腰肌勞損、慢性疼痛、代謝異常,腿腳部位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影響,容易誘發下肢靜脈血栓。如果血栓脫落游走到肺,堵塞肺動脈,會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教師、售貨員等需要長時間站著工作的人,下肢血液回流也會受到影響,容易發生靜脈曲張。所以,因工作需要久站久坐的人,最好每隔1小時就走一走,做做抬足跟訓練,讓下肢肌肉收縮和放松,躺下或坐下時也可有意識地把腳抬高一會兒,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壓力大的工作,動脈易硬化。美國南加州大學對573名年齡在40~60歲的雇員展開調查發現,工作壓力越大的人,越有可能動脈硬化。丁榮晶一進步解釋說,臨床上確實存在這種情況,有些病人平時特別控制飲食,身體健康,可還是患上了動脈硬化,就與壓力和性格有關。這類人往往是D型或A型性格,工作中對他人的求助來者不拒,因過度負荷而產生內在壓力,導致隱形不滿;或是工作太要強,總想不斷完成“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還有些人是因為工作不順心、同事關系差、預期和現狀不匹配等,導致心理壓力增加。這些源源不斷的壓力,會慢慢改變人體內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引起臟器功能異常,甲狀腺、腎上腺等腺體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腎上腺功能異常時,會釋放過多的糖皮質激素,抑制免疫力,引起人體發生低度炎癥反應,人會感覺疲乏無力。炎癥還會損傷血管內壁,導致血管內膜不光滑,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風險。丁榮晶建議,如果已經意識到最近壓力過大時,要學會減壓,多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或給自己放個假,給心理減減負,再重新上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
高溫工作環境,血液變黏稠。特殊的職業環境也會給心臟添負擔,比如消防員、鋼鐵廠工人等需要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下工作,出汗會導致血液濃縮,易發生血栓;車床、裝修工人等需要長期在噪音環境下工作,交感神經會被激活,引起炎癥反應,危害心血管健康,導致心梗、腦梗等急性事件。建議工作環境太熱的人,要多喝水并及時降溫,盡可能避免水分蒸發;長期處于噪音環境中的人,要戴上耳塞,每隔一段時間就到室外安靜處“降降噪”。
常加班的工作,易猝死、心梗。由于工作需要,一些人不得不熬夜加班,這會打破身體的正常節律。晚上24點時,松果體會分泌褪黑素,保證人進入正常睡眠狀態,此時體內糖皮質激素含量最低。熬夜者夜間處于清醒狀態,會導致內分泌紊亂,長期如此會令體內炎癥水平升高,心腦血管“報警”,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等癥狀,甚至心梗、腦梗、猝死等嚴重后果。所以,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找個合適的減壓法,再回歸工作時就會好很多。若休息后癥狀無法緩解,建議及時就醫;持續不能緩解的,可考慮換個輕松點的工作。過度疲勞時不要進行高強度運動,可選擇瑜伽等舒緩運動來減壓。丁榮晶提醒,心梗來臨前一天、一周,甚至一個月,心絞痛往往已經出現。心絞痛表現為,當達到某個運動量時,就會感到與運動相關的心前區壓迫感、牙齦不適等,此時要及時就醫,以免因不重視而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