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痛風患者對秋水仙堿非常熟悉,但大家對于它的認識往往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
在門診經常能碰見痛風患者說自己口服秋水仙堿降尿酸,也經常碰見痛風患者吃秋水仙堿吃到拉肚子來治療急性痛風發作,這些觀點到底對不對,本期就給大家仔細講一下。
秋水仙堿真能降尿酸嗎?答案是否定的,秋水仙堿不具有降尿酸的作用。它是許多國際、國內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藥物,主要發揮抗炎止痛的效果。其作用機制主要通過干擾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炎性細胞的遷移和炎癥因子的釋放,進一步達到抗炎作用。
秋水仙堿一定得吃到拉肚子才能起效嗎?答案也是否定的。秋水仙堿的這種用法主要是源于1987年的一項臨床研究,當時采用了首劑2片,隨后每2小時1片秋水仙堿直到出現腹瀉或關節疼痛緩解后停用的治療方案。但直到2010年有研究發現,小劑量秋水仙堿治療方案(首劑2片,1小時后再服用1片秋水仙堿,隨后每天2片)也能有效治療痛風的急性發作,且藥物不良反應明顯減輕。隨后,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盟以及中華風濕病學會制定的痛風診療指南,均推薦采用秋水仙堿的小劑量治療方案。
關節不痛了,就不需要再服用秋水仙堿了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痛風患者急性發作緩解后進入降尿酸藥物治療初期,特別容易復發痛風,這主要可能與沉積在關節局部的尿酸鹽結晶被溶解后釋放至血液,導致血尿酸波動所致。
有研究發現,如果服用降尿酸藥物初期不給予秋水仙堿的預防性治療,有大約80%的患者會出現痛風的再次發作。因此,很多指南均推薦在服用降尿酸藥物初期,給予小劑量的秋水仙堿(每天1~2片)來預防痛風發作,且推薦使用時長至少3~6個月。
秋水仙堿還有哪些用處?除了治療痛風,研究發現秋水仙堿還有廣泛的臨床用途,可以用于治療家族性地中海熱、白塞病的黏膜潰瘍、關節疼痛及結節紅斑、硬皮病的皮膚纖維化、心血管疾病(心包炎、心衰和急性冠脈綜合征等)、腫瘤等領域。去年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秋水仙堿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