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注意了沒,有時候在醫院藥房取的中藥會有點“奇怪”:有的看起來黏黏的,有的聞起來有一股酒味,甚至有的聞著有酸酸的味道,莫非取的中藥變質了?其實,這些“奇怪”的中藥大多是加了“料”的。
這個“料”指的是炮制過程中應用的除主藥以外的附加物料。其性質、成分對所炮制的藥物有一定的影響,與中藥炮制品的臨床療效也有一定的關系。本文就給大家介紹五種常用的液體輔料:酒、醋、蜂蜜、食鹽水、生姜汁。
【中藥+酒】
制藥用酒有白酒和黃酒兩大類,黃酒為糧食釀造而成,含乙醇15%~20%,白酒為釀造后經蒸餾而成,含乙醇50%~70%。炮制用酒以黃酒為主,用于酒炙、酒蒸、酒燉、酒浸淬等;白酒多用于浸泡藥物。
酒性大熱,味甘、辛,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行藥勢、矯臭矯味。藥物經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強療效。動物的腥膻氣味為三甲胺、氨基醛類等成分,酒制時它能隨酒揮發而除去,酒有酯類等醇香物質,可以矯臭矯味。
常用酒制的藥物有黃連、黃芩、大黃、白芍、白花蛇、山茱萸、女貞子等。
【中藥+醋】
制藥多用米醋等食用醋,含醋酸4%~6%。醋制的方法有醋炙、醋蒸、醋煮、醋浸淬等。
醋味酸、苦,性溫,具有引藥人肝、理氣、止血、行水、消腫、解毒、止痛、矯味矯臭等作用。
藥物經醋制后,能與藥物中所含的游離生物堿結合成鹽,從而增加其溶解度,更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療效;醋能使大戟、芫花等藥物的毒性降低;醋能和具腥膻氣味的三甲胺類成分結合成鹽而無臭氣,可除去藥物的腥臭氣味,進而矯臭矯味;此外,醋還具有殺菌防腐的作用。
常用醋制的藥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陸、大戟、芫花、莪術、香附、柴胡等。
【中藥+蜂蜜】
蜂蜜主要成分為果糖、葡萄糖,兩者約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麥芽糖、礦物質、蠟質、酶類、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
炮制常用的是煉蜜,其性平、味甘,能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矯味矯臭。蜜能與藥物起協同作用,增強其潤肺止咳、補脾益氣功效,還能矯味、緩和藥性及降低藥物的副作用等。
常用蜂蜜制的藥物有黃芪、甘草、桑白皮、枇杷葉、款冬花、馬兜鈴等。
【中藥+食鹽水】
食鹽水為食鹽的結晶體加水溶解,經過濾而得的澄明的液體,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尚含少量的硫酸鹽、鎂、鋇、氟、砷、鉛等。
其性寒、味咸,能強筋骨、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并能矯臭矯味。藥物經鹽制后能改變藥性,增強滋補肝腎、滋陰降火、療疝止痛等作用。
常以食鹽水制的藥物有杜仲、小茴香、益智仁、橘核、車前子等。
【中藥+生姜汁】
生姜汁為姜科植物鮮姜的根莖經搗碎榨取的汁液,或以干姜加適量的清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黃白色液體,有姜的香辣氣味。
姜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肺化痰、解毒等功效。經生姜汁制后能抑制藥物的寒性,增強療效,降低毒性。
常以生姜汁制的藥物有黃連、半夏、竹茹等。
其他的液體輔料還有甘草汁、黑豆汁、麻油、吳茱萸汁等,一般會根據臨床需要而選用。
總之,中藥加點“料”,減毒又增效,在取藥時遇到“奇怪”的中藥時先看看自己的處方,是不是有炮制過的中藥。發現中藥名稱帶有酒、醋、蜜等,大可以放心,這些加“料”的中藥都是有特殊療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