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看中醫時都曾做過“伸舌”這一動作。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苔為胃氣之根”,舌體與肺、心、肝、脾、腎等內臟通過經絡相連,內臟精氣可上營于舌,臟腑病變可從舌象變化反映出來,這就是中醫學“望舌察病”的內在根據。
觀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望舌質包括舌的顏色、形質和動態,以診察氣血盛衰、臟腑虛實。舌苔是舌面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是胃氣上蒸所產生,要診察苔質和苔色,以知病邪的性質和淺深。為確保舌診準確性,中醫對望舌的方法極為講究。望舌應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為準,不在暗處或晚間進行;伸舌姿勢應是將舌自然舒展地伸出舌外,使之充分暴露,不能過分用力,以免影響舌質顏色;舌診前最好不要進食,避免某些食物或藥物給舌苔染上顏色,造成假象。如剛進辛熱食物,舌色可由淡紅色變為鮮紅,由紅色轉為絳色;飲用牛奶、豆漿、椰汁等可使舌苔變白、變厚;食用花生、瓜子、核桃等含脂肪的食物可使舌面附著黃白色渣滓,易與腐膩苔相混;食用蛋黃、橘子、柿子等可將舌苔染成黃色;長期吸煙可將舌苔染成灰色、黑色。
正常舌象為舌體柔軟靈活,舌色淡紅明潤,舌苔薄白均勻,苔質干濕適中,簡單稱之為“淡紅舌,薄白苔”。如果出現以下舌象,可能是疾病信號。
淡白舌。淡白舌的舌色比正常舌色淺淡,這是氣血不足、陽氣虛衰的信號。這類人群常有畏寒、眩暈、乏力等癥狀,常與營養不良、貧血、腎上腺機能不足、基礎代謝差、組織水腫等相關。有這種情況的人群,可經常食用牛羊肉、紅棗赤豆湯、當歸黃芪枸杞飲等,以養氣血。
紅絳舌。紅絳色的舌色較正常舌色紅,呈鮮紅色,甚至略帶暗紅色。多由實熱或陰虛引起,紅舌可進一步發展成絳舌,為里熱至甚,津液極度虧損的表現。紅舌在吸煙、飲酒或經常熬夜的人群中更為常見,絳舌多見于病重患者。飲食上宜食清涼性的新鮮蔬果、薄荷綠豆湯。如舌絳紅而少苔或無苔者,可多食甲魚、銀耳、海參等甘咸養陰之物。
紫舌。紫舌可全舌呈紫色,或者局部現青紫斑點,為氣血瘀滯之象。若全舌泛青紫,多為廣泛的全身性瘀滯,如僅見瘀斑瘀點,則瘀血可能阻滯于臟腑形體官竅的局部區域。常見于心臟功能衰退、循環障礙、呼吸衰竭、腫瘤患者等。平時可常飲西紅花茶、山楂茶、姜棗赤豆湯等,并適當增加運動。
裂紋舌。裂紋舌為舌面上出現各種形狀的裂紋、裂溝,溝裂中并無舌苔覆蓋。舌上裂紋可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可見于全舌,也可見于舌前部或舌尖、舌邊等處,嚴重者可如刀割、剪碎一樣。多由于陰液虧耗,邪熱熾盛。平素可用鮮石斛、鐵皮楓斗、西洋參、蘆根等煮水代茶飲。
白苔。白苔為舌面上附著的苔垢呈白色,白苔有厚薄之分。如見白苔又伴有惡寒、鼻塞、流涕等癥狀,為風寒感冒,可用紅糖15~30克及生姜10~15克煎服。如久病脘腹冷痛、大便溏薄而見舌苔白而滋潤者,為脾胃虛寒,可用煨姜15~20克,紅棗10枚同煮,溫胃暖脾。熱重者亦可有白苔,但熱傷津液,苔白但干燥,不可誤認為寒證。
黃苔。黃苔常見于發熱、消化不良等,多為熱證,應食寒涼食品。如微黃薄苔,有發熱、咽痛、流黃鼻涕等癥狀,多為風熱感冒,可用菊花、薄荷、桑葉3~5克,放入保溫杯內沸水泡10分鐘后頻飲,以疏散風熱。如消化不良、胃腸熱滯,可用鮮蘿卜汁理氣消滯,或薏苡仁粥健脾利濕。忌服辛熱之物。
最后提醒大家,舌診只是中醫辨證的其中一種方法,必須與問診、聞診、切診結合,做到“四診合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以上食療方法,也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