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 2019年公布的報告,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抑郁障礙在精神障礙中的疾病負擔占首位;在全球所有疾病的疾病負擔中抑郁障礙排名第13,在中國排名第11。中國的抑郁障礙疾病負擔高,然而之前并沒有全國性數據。
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領導開展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是我國首次全國成人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此研究的調查對象為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18歲以上社區居民,包含157個縣/區、1256個村/居委會中抽取的32552人。團隊9月21日最新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的文章中,幾個研究結果引發關注。
1.九成患者沒去治。黃悅勤介紹調查結果說,在過去12月內被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中,僅有9.5%曾經接受過衛生服務機構的治療;其中僅有3.6%尋求專業精神衛生醫生治療;7%尋求衛生保健治療(如求助過精神???、醫療衛生部門或使用精神類藥物);0.3%的患者會尋求人群社會服務(如社工及心理咨詢師等);2.7%的患者尋求中醫和其他治療;僅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療,即遵醫囑使用抗抑郁藥或心境穩定劑治療大于30天且多于4次,或在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接受超過8次心理治療。即使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就診的抑郁障礙患者中,也僅有7.1%得到了充分治療。
抑郁障礙在治療上存在巨大缺口,原因可能為:一方面,民眾的精神心理障礙知曉率、識別率低,缺乏精神心理障礙防治知識,更缺乏主動就醫的意識;另一方面,精神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不足,我國專業精神衛生機構、醫生在數量和質量上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沒去治”是因為“沒人治”。
2.女性、失業、獨居更容易抑郁。在我國,抑郁障礙的分布有以下特點:性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工作狀態上:家庭主婦、退休、失業人員的患病率均高于有工作者;婚姻狀態上:分居、喪偶或離婚者的抑郁風險高于已婚或同居者。女性對情緒的體驗更加強烈,也常會有反芻性思維,可能是抑郁的易感因素;人很大一部分安全感來自于經濟收入,失業面臨生活窘境,容易造成心理問題;而離婚、分居、喪偶都是心境障礙的危險因素。
3.兩類亞型抑郁障礙平均發病年齡為14歲。報告提到,雖然抑郁癥在中老年人群中更常見,但抑郁癥和未特定型抑郁障礙發病年齡均為14歲。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也公布過一個數據,一半的精神疾病始于14歲之前。推測與生物學因素、青春期適應不良、家庭不得當的溝通模式、學習壓力大等有關。
身患抑郁,不僅是一個人的萬丈深淵,也是一個家庭的負重前行,甚至深刻影響下一代。面對抑郁障礙治療缺口超過90%的現狀,黃悅勤呼吁:政府應加大投入,培養更多、更優的精神??漆t生,滿足人們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社會、公眾要提高精神心理素養,科學認識精神疾病,不歧視、沒偏見,提高就診意識;患者個人和家庭也要消除病恥感,及時就醫,不要等問題嚴重了才來“救心”。如果全社會都能重視、正視精神心理問題,將能更好地做到防住病、會看病、能看病、看好病,極大改善國人精神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