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青春期食用高糖飲食誘導了精神疾病相關的行為表型,包括多動癥、記憶力衰退和感覺遲鈍。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精神分裂癥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對糖的食用量約為同齡健康人群的2倍,且吃糖越多,癥狀越重。為此,研究人員給年輕小鼠喂食兩種飲食,一種是正常飲食,另一種是高糖飲食,主要碳水化合物是淀粉或蔗糖。喂養50天后,研究人員對這些小鼠進行8種不同的行為測試,包括運動、聲音驚嚇反應、物體位置測試和穿越迷宮的行為等。
結果顯示,用蔗糖喂養的小鼠在物體位置測試、工作記憶和迷宮行為等方面的測試得分明顯降低。這一結果表明,高蔗糖飲食可以誘導小鼠產生精神疾病表型。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可誘導各種組織中炎癥和氧化應激,并導致正反饋回路,進一步增加AGEs。有大量證據表明,精神疾病患者表現出促炎細胞因子升高、氧化應激增加的表征。乙二醛酶Ⅰ(GLO1)是一種鋅金屬酶,它可以保護細胞免受AGEs的毒害。有趣的是,在精神分裂癥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GLO1的表達量下降,再加上糖攝入的增加,可能是這些疾病中觀察到的炎癥和氧化應激增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