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一學習就拖延癥犯了。放學后不寫作業,非要拖到半夜;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功課,卻要花費2~3小時,很多家長為此頭疼不已。其實,孩子愛拖延的原因很多,需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
1.動力不夠,不想做。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大腦反饋系統有關。他們對未來的反饋比較不敏感,所以跟他講“好好學習以后就能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是沒有用的。一般來說,孩子對眼前的回饋會更敏感。所以對于做事情有啟動困難或動機欠缺的孩子,要根據其現有的水平設定短期目標,給予激勵,制造動力。
2.失敗經驗太多,沒有成就感。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孩子對于自己比較不在行的事情習慣拖延,比如對于不善思考的孩子,數學作業就容易拖到最后做;對于寫作不好的孩子,作文總是要放在最后。這是因為孩子做這些事情有挫敗感,覺得困難。針對這些原因,家長要把自己當做孩子的“腳手架”,幫助孩子把困難的事情簡化為多個步驟,降低目標,讓孩子逐步學習,進而提升成就感,重拾“我能行”的信心。
3.討厭被催促,越催越拖。孩子從回家開始就被父母催著“去洗手”“把書包放好”“趕快做作業”,孩子做完作業又被催著做家長布置的學習內容,無休止的“任務”讓孩子沒有自主權,產生反感,反正做不完索性拖到最后。最好辦法就是和孩子制作任務清單,把回家后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張表上,做完一項就在表上打勾,越快完成,留給孩子的自由支配時間就越多。
4.學習任務太多,不會規劃。其實大人也如此,當很多事情堆在一起,不知先做哪一項,就想著“算了,休息一下再干吧”。所以,當學習任務一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安排就干脆拖著不想面對。此時,家長應引導孩子安排作業順序。比如,可以先從很快可以完成的作業入手,比較難、要花很多時間的作業分段做。
5.缺乏時間觀念,覺得時間還多。很多孩子沒有很強的時間感知力,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因此,需要建立孩子的時間感知力??梢詮娜粘H蝿臻_始,利用計時器,讓孩子猜猜自己認為所花費的時間與實際是否一致。
6.不求速度求完美。有的孩子明明可以很快收拾好書包,卻要堅持把鉛筆按照長短一支支排好;明明可以很快寫完作業,非要一遍遍擦掉重寫……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教孩子“先完成再完美”。
7.疲勞沒精神。大人上了一天班會累,孩子上了一天學也會累,累了就想在沙發上“葛優躺”,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因此要保證孩子的睡眠,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讓孩子有喘息的機會,保持充足的“電量”,才能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