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人洗蝦手指遭刺被迫截肢保命”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記者走訪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時了解到,該科室也曾接診過在海灘被貝殼刺傷,后出現壞死性筋膜炎、感染性休克,進而截肢的40多歲青壯年患者。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他們如此嚴重的后果?為此,記者采訪了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魏君鋒。
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魏君鋒介紹,造成以上兩例患者感染、截肢的“真兇”就是創傷弧菌,這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弧菌,棲息于海洋中的嗜鹽的革蘭氏陰性菌,故也稱為海洋弧菌。創傷弧菌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生活特點,它喜歡生長在20℃~25℃的水溫中,嗜鹽,而人體一旦感染,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發生感染性休克、皮膚肌肉壞死、膿毒血癥,進而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以致死亡,部分治療及時的患者也可能面臨截肢風險。因此,創傷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兩種途徑感染人體
創傷弧菌易引發敗血癥
創傷弧菌主要有兩種感染途徑,一種是進食生的或未經加工熟的貝甲類海產品(尤其是牡蠣,也稱為生蠔),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腸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和敗血癥,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另一種感染途徑是破損的肢體接觸海水,或海產品刺傷皮膚而感染。細菌通過破損的皮膚快速傳播,并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繼而發生敗血癥。
如果出現膿毒癥休克、皮膚壞死等表現,一定要就近至急救中心治療。
接觸海水或處理海鮮要做好防護
魏君鋒特別提醒:人們到海邊戲水時或生吃海鮮時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特別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體有傷口時,以免被此菌侵襲導致感染;處理海鮮時應戴手套,以防止扎傷;海產類食物最好煮熟再吃,高溫可以殺死創傷弧菌。
如果在海水中或被海產品刺傷而感染了,要及早消毒,并口服一些抗生素治療,建議在感染科醫生指導下應用。
魏君鋒建議,在處理貝類時,可穿防護衣并戴上防護手套,避免將開放性傷口或皮膚破損暴露在溫暖的咸水域,或者是貝類豐收的水域。另外,不要吃生牡蠣及其他生的貝類,在烹調貝類(牡蠣、蛤、貽貝)時,加熱要徹底,烹調時避免交叉污染。貝類食品烹調后及時食用,若不能一次性吃完,剩余部分密封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