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小事都干不好,將來怎么在社會上混?”“早就和你說不要這樣做了,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這些話常常來源于家人、伴侶、摯友,聽著都是“為你好”,卻讓人感到難過,憤怒。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過,“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說話刻薄、言語尖利,給別人一次次心理上的打擊。
“刀子嘴”也許是缺乏對自我、他人感受的共情力,也缺乏準確表達感受的能力,沒法溫和說出觀點;也可能是因為自我認知局限,聽不進別人意見,自己的想法也不合理,導致說話過于絕對,咄咄逼人;更可能的原因是,他原生家庭里父母也是 “刀子嘴”,所以習慣了這樣的表達方式。
無論“刀子嘴”下面是否藏著“豆腐心”,當拿出語言的刀,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如果自己不是要故意用語言傷害別人,就需要練習“好好說話”,建議用“描述觀察+說出感受+提出需求+表達請求”的方式去溝通。如:當孩子拖拖拉拉的時候,先客觀描述孩子拖拉的事實,“今天早上我們9點出門,比預定的時間晚了半小時”,再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遲到了,我感到很焦慮”,最后提出需求和請求,“希望下次我們準時出門,你可以提前安排好時間嗎?” 另外,也可以適時思考或和身邊的朋友討論,及時識別和改變頭腦中的不合理想法。
如果你身邊有“刀子嘴”的人,在面對他們犀利言語時,自己要及時察覺,不要壓抑情緒,勇敢和語言暴力說不。上面的邏輯同樣適用:
可以先描述事實,“你剛剛和我說‘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接著說出具體感受,“當我聽到的時候,感覺自己很沒用,很傷心”,最后表達需求和請求,“我希望我們的討論能就事論事,不要互相攻擊對方,下次你表達的時候可以避免這種話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