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強迫癥患者患上癡呆癥(如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風險升高。
研究人員利用臺灣的大型保險數據庫,確定了被精神科醫生診斷為強迫癥的45歲以上人群,他們在確診前沒有癡呆癥的病史,每名強迫癥患者與10名非強迫癥患者進行對照。最終研究包括1347名強迫癥患者和13470名匹配的對照組參與者。
在控制潛在的混雜變量(包括年齡、性別、其他疾病、收入水平和城市化)后,分析結果顯示,隨訪期內,1.7%的強迫癥患者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對照組的這一比例為0.1%;1.1%的強迫癥患者患上血管性癡呆,對照組為0.2%;3.6%的強迫癥患者患上不確定的癡呆癥,對照組的為0.5%。強迫癥患者患癡呆癥的幾率是對照組的4倍以上。男性強迫癥患者更有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而女性強迫癥患者更有可能患上血管性癡呆。這種模式與一般人群的預期情況相反。此外,強迫癥患者確診癡呆癥的年齡要比非強迫癥患者早約6年,早發性癡呆(發病年齡早于65歲)更常見于強迫癥患者。
發表在《臨床精神病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如果這一發現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肯定,那么闡明強迫癥和癡呆之間關系的機制將是合乎邏輯的。理解各種精神疾病、衰老和原發性認知障礙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厘清衰老過程與壓力、神經和精神癥狀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