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沒有發現自己騙了自己。近日,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發表在《哲學心理學》雜志的新研究發現,自欺欺人有助于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仍能保持積極性。
研究團隊分析了人們用于穩定自我和保護自我形象來“自欺欺人”的幾種策略。第一種策略稱為信念重組。負責該研究的艾伯特·紐恩教授舉例稱:“如果一個孩子某個科目成績很差,但他父親認為孩子是一個好孩子,這個父親就會認為是這門科目不重要或這個老師教得不好”。另一種策略是通過質疑消息來源的可信度拒絕事實,如家長只是聽說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但沒有看到實際成績問題,家長就很有可能忽略孩子的問題。最后一種策略是人們會從模凌兩可的事情中虛構事實,如老師向家長暗示孩子在學校遭受的挫折,但家長卻希望聽到一個明確的方案,這就可能導致家長把老師友善、溫和的提醒誤解為對孩子的積極評價。研究人員將這三種策略都描述為典型的思維傾向。他們認為,自欺欺人雖然不是惡意的處事方式,而是人類基本認知的一部分,短期內無害,但長遠來看,自欺永遠是不對的。
研究人員表示,日常生活中,自我欺騙可以穩定自我形象、建立正常的思維方式和動機。但在面臨危機時,需要徹底反思和變更行動方式時,它就變得有害,并將自己和他人置于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