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一泵一泵”地向全身供血,動脈血流也隨之出現強弱波動。在一些特定位置,粗大的動脈離皮膚很近,輕輕觸摸便可感受搏動。平時摸一摸這些“搏動點”,是感知自身健康的極好窗口。
顳部搏動點。頭部兩側的“太陽穴”位置,是顳淺動脈搏動點,用手觸摸便可感受到搏動。但當心率增快、血壓升高時,不需手摸便可主觀感覺到劇烈搏動,甚至“頭痛欲裂”,此時需要靜坐休息、調整放松、監測血壓,如果血壓持續升高,需口服降壓藥物。
搏動性耳鳴。如果耳內會間歇性出現規律的跳動樣耳鳴,有的如波濤聲,有的如脈搏聲,這大多是血管異常所致:一類是血管畸形病變;一類是血流動力學異常,比如嚴重貧血、甲亢、高血壓及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瘤等。搏動性耳鳴嚴重者要及時就醫,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也有助解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焦慮。
頸部搏動點。雙側頸部、喉頭兩側是頸動脈搏動點。急救時常會第一時間探查該處搏動,判斷是否出現心臟驟停。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常規檢查時不建議觸診壓迫搏動點,以免出現斑塊脫落,引發腦梗死。如果有顯著頸動脈狹窄,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的吹風樣雜音,需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手腕搏動點。在手腕的掌側,內外分別是尺動脈、橈動脈的搏動點。如果同時按壓,可出現手部缺血、蒼白、麻木。如果此處脈搏無法觸及或減弱,應警惕鎖骨下動脈、上肢動脈閉塞或狹窄。
腹股溝搏動點。大腿根部、腹股溝的中點是股動脈搏動點,稍用力按壓可觸及下肢動脈搏動,如果一側減弱或消失,需警惕動脈狹窄閉塞,以免誘發該側下肢缺血;如果摸到搏動的“大包”,則要檢查是否出現股動脈瘤。
足背搏動點。在足背“大腳趾”與“二腳趾”的趾縫延長線上可觸及足背動脈搏動。如果此處搏動微弱或消失,提示足部血運減少,嚴重時可出現足趾破潰無法愈合,如不及時就醫,甚至會面臨截肢。
臍周搏動性包塊。除了特別消瘦的人群,一般人的肚臍周圍無法觸及到動脈搏動,一旦摸到搏動性包塊,手掌輕壓后可感受周期性搏動,需警惕腹主動脈瘤?;颊邞皶r到血管外科篩查,以防腹主動脈瘤出現破裂,導致大出血、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