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體檢中心測骨密度時,脫掉鞋襪、把一只腳放在一個儀器上就能得出具體數值。有被判斷為骨質疏松的體檢者,去醫院再檢查時,常提示“骨密度正常”。這不免讓人懷疑足踝測骨密度到底準不準?
骨密度,全稱“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測定方法有4類:單光子吸收測定法,是利用骨組織對放射物質的吸收與骨礦含量成正比的原理,可測定人體四肢骨的骨礦含量;定量CT,可精確地測出特定部位的骨礦密度;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是國際衛生組織采用的骨密度檢查金標準,可測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確度高;超聲波骨密度儀,即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反映骨礦含量、骨結構及骨強度。
最常見的“足部骨密度測試儀”就屬于超聲波骨密度儀,不過,它僅能代表足踝部的骨密度,且應用的標準非官方,測出的骨密度和金標準有一點出入。但這種檢測儀器沒有輻射傷害,對于普通人群來說,可用于初步判斷骨密度,了解自身骨質情況,臨床中還是認可的。但如果用于骨質疏松癥患者評估常見部位的骨折風險,比如最易發生骨折的胸腰椎、髖部、腕部等部位,便沒有太大價值,對臨床監測患者治療前后的骨密度變化、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的意義也不大。
如果存在“腰酸、背痛、腿抽筋”等骨松癥狀或骨折病史,臨床建議進行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檢測出骨密度低,也不能自行診斷為骨質疏松。骨密度降低有很多原因,原發性骨質疏松確實最常見,長時間臥床、不運動、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骨髓瘤、甲亢等均可導致。骨密度測量的結果只是診斷過程的一部分,還需醫生結合用藥史、疾病史等多方面因素,判斷是否為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