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國內外研究發現,慢性病包括免疫力下降,都與大都市不良環境有關,也正因如此,慢性病現在經常被叫做“現代文明病”,因其主要成因是現代都市(也包括很多的中國農村地區)的生活方式所致,如“垃圾食品”吃得太多、運動太少、離大自然太遠、體力活動太少(農村機械化作業、城市人口久坐少動等)、營養不均衡等。而生態療法可以創造人和大自然的深入聯系,能讓整個人的身心變得良好。也有學者把生態療法叫“綠色治療”,包括接觸大自然、養護大自然、綠色運動(即在大自然中運動)等。
那么,生態療法的科學依據是什么?這個問題要從人的進化說起。人本身是“自然”或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身體98%的基因和大猩猩一樣,也就是說,人也是一種動物。自從地球上有了人類,在漫長的生存史中,人類存在全部時間的99%是以狩獵和采集果實為生,但以前沒有城市、沒有網絡,更沒有手機,人類和大自然相依為生。隨著近代人類“文明社會”和都市的建立,人類離大自然漸行漸遠。但遠離自然環境和人類基因不匹配,出現大范圍的現代文明病在情理和預料之中。所謂“生態療法”就是讓人重新親近大自然,用大自然來療“傷”治病。
其實,生態療法與大詩人陶淵明在1500年前筆下所追求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田園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與世不爭。中國的傳統建筑也非常注重人居與生態(風水)的自然結合。北方四合院的空間利用和南方古建筑中的粉墻黛瓦、天井、小橋流水、園林就是最好的代表。
如今想找回完全世外桃源的生活已經很難,但可以從“生態療法”入手,人為地加強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補充平時所缺乏陽光、日照的時間,彌補陽光對人體的積極作用(如補充維生素D)。通過在大自然中科學運動,充分吸氧、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刺激不同感官,讓身心找回世外桃源的心境。“生態療法”包括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比如照顧動物、識別植物、觀鳥、釣魚、聽水聲、野營等。
為了認識生態療法”的機理和作用,國外大量的相關科學研究應運而生,該如何開“生態療法處方”也漸成了體系。更可喜的是生態療法正在被國際主流醫學界所接受和認可,國外醫生已開始為病人開生態療法和綠色運動的處方了。以下是一個簡單易行、提高免疫力的生態療法處方:
地點:家附近的公園(能聽到鳥叫、看到綠色、聽到水流聲最佳);頻率:每周至少5天;時間:每天30分鐘(最好在能曬到太陽時,尤其是冬天);強度:中等(有點喘,但還能說話);運動種類:快走或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