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有來有往,少不了請人幫忙的時候。怎么開口才能讓別人幫你的機會大一些?以下幾個心理學技巧可以學起來。
1.登門檻技術。這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想給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很有可能滿足更大的要求。猶如登門檻時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請求別人幫忙也可以“得寸進尺”。
這個現象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與弗雷瑟于1966年發現。研究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在第一個居民區,研究者向人們直接提出了這個要求,結果遭到很多居民拒絕,接受率為17%;在第二個居民區,研究者先請求各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愿書上簽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居民都照辦了,幾周后再向他們提出豎牌的要求,接受者達到55%。
可見,人們一般不會拒絕容易做到且對自己沒什么影響的小要求,而一旦他同意了,那么“答應對方”的閾值就低了一些,以后滿足困難請求的可能性就大。因此,請人幫忙可以一步一步來,按照“小要求——大要求”的思路,不要一步登天。
2.門前技術。門前技術指的是,先向他人提出一個很大的要求,在對方拒絕之后,馬上提出小要求,會增加別人答應的可能。1975年,心理學家查爾迪尼等人曾做過一項的研究,他們首先邀請大學生擔任一個少管所的義務輔導員,這是一件費神的工作,幾乎所有人都謝絕了。接著研究者又提出了相對較小的要求:帶領少年們去動物園玩一次,結果50%的大學生接受了這個請求,而當研究者直接向大學生提出這一請求時,只有16.7%的人同意。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拒絕了別人的請求后,我們會感到內疚,覺得辜負了別人對自己的期望。這時,為了維護自身在別人心中的良好形象,達到心理平衡,會愿意做出讓步、妥協,給他人留一點面子,因此這種方法也叫“留面子效應”。這個技術很適合用在價格談判,先開一個對方接收不了的價錢,但降低到自己預期的價格,對方同意的可能性會很大。
3.擁護技術。“評價顧忌理論”認為,“他人在場”會引起我們的焦慮,因為我們害怕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好,于是會表現出更好的一面。所以,在求別人辦事的時候,不妨帶著“幫手”;有些人也會專挑人多的時候,比如開會時,向某人提需求,迫于環境的壓力,對方答應的可能性會更大。
4.語言技術。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影響力的說服者會表現出以下特征:說話時信心十足、加快語速、直截了當。這樣的說話方式會讓對方覺得你很可信,被說服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