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在中國,年輕消費者對購買臨期食品的興趣越來越大,該行業的蓬勃發展可能有助于解決中國的糧食浪費問題。目前,年輕人是臨期食品的消費主力。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我國臨期食品的消費者中,超七成為青年群體,超六成為中等收入群體,超過五成的中國臨期食品消費者每月產生復購,近八成消費者愿意向他人推薦。“折扣力度大”“自己想吃的食品原價比較貴”“剛需產品大幅度降價”“環保,減少食物浪費”“節約生活開支”是年輕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臨期食品的主要原因。
超市中臨期產品貨架上商品琳瑯滿目。
所謂臨期食品,就是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在傳統的食品零售行業中,企業如果對市場需求預估錯誤,產生剩余,或銷售渠道動銷緩慢,商品常會在錯過最佳銷售期(一般為保質期的50%~60%)后,被要求下架,返回經銷商,最終成為庫存成本,同時產生大量的食品浪費。根據中國科學院2015年的一份報告,中國每年損失或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占糧食總產量的6%,其中約一半浪費在供應鏈的零售端或消費端。于是,為幫助企業解決庫存成本,給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選擇,也為減少食物浪費,臨期食品行業應運而生。
記者觀察到,目前臨期食品的銷售渠道很多樣。線下渠道方面,不僅眾多超市、便利店等設置了專門的臨期食品售賣貨架,還出現不少專門銷售臨期食品的店鋪,好特賣、嗨特購等臨期食品特售商鋪正蓬勃發展。線上渠道方面,各類主流購物平臺、外賣平臺,甚至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都有臨期食品銷售的蹤跡。好特賣HotMaxx品牌方負責人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除線下渠道,他們還在打造自有線上商城和配送,并將于近日上線。目前,在嚴峻的防疫形勢下,好特賣作為上海市生活物資保障供應重點企業,盡己所能,保障民生方便。
對于臨期食品行業,很多消費者都擔心食品安全問題。艾媒咨詢數據顯示,67.8%的消費者主要關注臨期食品中的“食品安全情況”。對此,好特賣品牌方負責人透露,公司運營主要分為采購、倉儲、門店銷售等環節,為保障食品安全,他們在流程中設置了多道質檢端口,不僅在采買前及入倉前有雙重檢驗流程,并且還為所有商品在后臺系統中設置獨立的電子標簽,以便做到數字化統一管理。好特賣品牌方負責人強調,距離有效期不足30日的商品決不出倉,入倉、入店都有質檢與資質的比對。在銷售環節,對于臨近有效期的產品,他們會分層對門店發布預警,及時下架相關產品。
臨期食品銷售渠道的創新不僅促進了臨期食品的市場增長,還催生了專門銷售臨期食品的商業模式。艾媒咨詢分析相關數據后表明,預計臨期食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31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5年的401億元人民幣。據統計,中國臨期食品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12家增加到2021年的68家。艾媒咨詢對中國臨期食品消費者未來意愿的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69.5%)的用戶“非常愿意”或“比較愿意”購買臨期食品。
然而,好特賣品牌方負責人表示,該行業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困境。一方面,消費者對臨期食品的接受度仍比較低,處于較小眾的層面,不少人擔心其食品安全問題。要想扭轉廣大消費者的觀念,讓臨期食品被更多人所接受,仍是一個難題。但在近兩年的實踐中,他們切實體會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去嘗試臨期食品,需求真實存在且日益增長。另一方面,臨期食品整個業態的銷售模式,仍舊存在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好特賣品牌方負責人表示,他們面臨著比一般商品更大的積存壓力,庫存量比常規超市、便利店更多,面臨的變化也非常復雜,因此在店內陳列、全鏈倉儲物流管理等方面有更多的挑戰,也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要解決這些問題,智能管理、科技零售將是最好的途徑。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提醒,臨期食品屬安全食品范疇,可放心食用,未來這方面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但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注意3點。1.選擇正規超市、商店,檢查食品包裝,確保商品無破損、無漲袋和漏氣等現象。注意查看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關鍵信息,確保產品在保質期內。如發現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應舉報此類違法行為。2.注意臨期食品的貯存條件,若發現需要冷藏或冷凍的臨期食品在銷售中被置于常溫下,則不要購買。3.一定要按需適量購買,并盡快食用。消費者要科學理性消費,不要因為折扣和低價大量購買臨期食品,以免食品過期、變質造成浪費。購買后應在保質期內盡快食用。食用時一旦發現異味、口感異常,切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