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郭女士受頭疼困擾已經整整20年,雖然跑遍了國內大大小小的醫院、吃了數不清的藥,可頭疼的毛病一點兒也沒有好轉。
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一次體檢中,郭女士被該醫院心電圖專家李中健教授告知,她的頭疼癥可能源于血壓異常。
是否有高血壓
要和自己年輕時相比
“從心電圖波形來看,你已經有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心臟電學改變——心肌缺血。”李中健教授告訴郭女士。
一張普通的心電圖就能診斷高血壓?郭女士對李中健教授的診斷結果有些懷疑,隨即便測量了血壓,顯示血壓水平為100mmHg/60mmHg,按常理來說應屬于低血壓患者。
李中健教授解釋,人們通常認為收縮壓(高壓)≥140mmHg、舒張壓(低壓)≥90mmHg就是高血壓,而高壓<140mmhg、低壓<90mmhg就是正常血壓,不用降壓治療。其實不然,是否有高血壓要和自己年輕時相比。“如一個人的基礎血壓為120mmhg/80mmhg,由于年齡等因素,血壓增高了20mmhg~30mmhg,為150mmhg/11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而另外一個人基礎血壓為90mmhg/50mmhg,在原有基礎上同樣增加20mmhg~30mmhg,血壓為110mmhg/80mmhg,看似未達高血壓診斷標準,不用降壓治療,但與其年輕時對照,血壓數值已經增加了20mmhg~30mmhg,已因高血壓造成和發生了人體靶器官損害。因此,我們認為這同樣應診斷為高血壓病,也應該治療。”李中健教授介紹,這種情況女性多見,屬于個體化高血壓范疇。
聽完解釋,郭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遵醫囑服用了降壓藥,十天后頭疼癥狀真的完全消失了。
個體化高血壓
指一人一血壓
李中健教授提到,心電圖作為心臟疾病最基本的檢查方法,對心臟疾病的早期篩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電圖作為心臟電學檢查的方法,要早于超聲、X線等形態學檢查的方法。李中健教授團隊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研究慢病高血壓,通過心電學等多項檢查,提出個體化高血壓的理念,并于2006年10月18日在《健康報》發表“血壓正??赡芤惨祲?rdquo;的文章。
血壓受身高、體重、飲食、睡眠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人的基礎血壓及隨年齡增長后的血壓也會有差異。個體化高血壓是指一人一血壓,即診斷高血壓時不拘泥于血壓的數值,而強調臨床癥狀和高血壓對人體靶器官的損害。通常指某個個體較自身前基礎血壓相比血壓升高、心電圖出現高血壓患者相同的異常表現,同時可伴頭痛、頭暈、視物模糊、頸部發硬、四肢麻木等癥狀。
高血壓患者出現心臟靶器官損害時,往往出現左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電圖異常表現。在臨床上曾追蹤記錄到血壓正常的患者卻表現出高血壓的臨床特征及心電圖的對應改變。因此,李中健教授團隊提出了適合每個患者自身個體化血壓的概念及診斷標準。
李中健教授提醒,高血壓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每年全球死于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病和慢性腎病的患者超千萬。有的患者即使控制了血壓,心臟電學改變也不會恢復正常,因此,建議每年要做2次~4次普通心電圖,來了解自己是否有高血壓或評估高血壓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