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長泡、咽喉疼痛、大便秘結……遇到這些狀況,不少人就知道自己又“上火”了。其實,“上火”是民間的俗稱。
中醫認為,“上火”屬于中醫的熱證范疇,“火熱之邪”侵襲人體,會造成全身或局部出現一系列“熱證”,常表現為咽喉干痛、頭昏目脹、鼻腔熱烘、口舌生瘡、流鼻血、便秘、牙痛等癥狀。
初春是上火的高發季節?!饵S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思是說,要順應四時來養生,春季陽氣旺盛,養陽能抵御外邪入侵,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陽氣充足,自我的溫煦、推動力才強盛,有助于人體氣血運行暢通,體內的垃圾及時清除體外。但任何事情都過猶不及,養陽過度也會傷害身體。這是因為,冬季人體陽氣藏于內,春季開始向外升發,如果飲食過于溫燥,會導致陽氣相對過剩,造成“氣有余便是火”的上火現象,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一到春季就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結癥狀的原因。
出現上火癥狀時,可以對癥選擇一些傳統的中成藥,京制牛黃解毒片,功效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用于肺胃蘊熱引起:頭目眩暈,口鼻生瘡,風火牙痛,暴發火眼,咽喉疼痛,耳鳴腫痛,大便秘結,皮膚刺癢等癥。該方攻瀉肺胃蘊熱,通瀉上中下三焦之火,同時清熱透熱,解表散熱,使內蘊邪熱得以從多途徑迅速清泄。
此外,生活飲食上的調整,也能幫助清火。這里給大家推薦一些既能養陽又不上火的方法,不妨一試。
1.補陽不可溫燥。春季肝氣最旺,而肝氣旺會影響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癥,飲食應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和過度刺激性食物??谖兑陨偎嵩龈蕿橹?,因為酸味主收,入肝。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會抑制肝氣的升發,但肝火過旺者可適當吃些酸味的食物,防止肝氣過度發散。甘味入脾,適當增加甜的食物,可以健脾益氣,甘潤不滋膩的食物有百合、雪梨、山藥、蓮子、甘蔗等。
2.增加戶外活動。適當的體育鍛煉能使陰陽平衡,避免上火。清晨早起到室外散步或慢跑,呼吸新鮮空氣,舒展人體陽氣。古人在春季會廣步于庭,披發緩行。戶外運動時不要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3.調暢情志。中醫認為肝屬木,與春季相應,其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郁”。在春季要自我調暢情志,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情緒,盡力做到“不急、不氣、不怒”。遇到事情要恬靜虛無,泰然處之,這樣才能使肝木堅實,肝氣調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