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由意外跌倒、慢性疾病等導致的傷殘和失能,是老人們最擔憂的健康問題之一。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七成老人表示“寧死不愿意淪為失能老人”;超過九成老人認為,淪為失能老人之后意味著失去尊嚴。然而,多數人不了解,及時、科學的康復是日常生活能力受損時的重要干預手段。國外醫學界流行這樣一句話:“外科醫生可以挽救病人生命,而康復治療師可以提高其生活質量。”這足以說明康復對患者的重要性。
康復已成全球性需求
近期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上一項涉及191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梳理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傷害和風險因素等數據,估算了包括肌肉骨骼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癌癥等在內的369種疾病傷害和87個危險因素相關的康復服務數量,結果顯示,肌肉骨骼疾病在全球康復服務需求中的占比最高,其病例數從1990年的10億增長到2019年的17億,相當于每4個人中就有1人需要康復服務。更重要的是,肌肉骨骼疾病導致的傷殘壽命損失年(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也不斷增長,從1990年的9390萬增加到2019年的1.49億。在所有需要康復的肌肉骨骼疾病中,腰痛的占比最大,其次是骨折、骨關節炎、其他損傷、頸部疼痛、截肢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此前,《柳葉刀》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我國是康復需求最大的國家,達4.6億,其次是印度和美國。“近些年,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骨關節疾病的整體發病率按理說應該會降低,但現實恰恰相反,康復需求更多了。”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劉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因為膝關節、肩關節等問題到康復科就診,主要包括關節腫脹疼痛、變形、活動不便等。劉剛認為,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運動不當。大多數中老年人都十分關注身體狀態,想通過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但有一部分人沒有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甚至逞強、與朋友攀比,極易導致運動損傷。
缺乏運動。當代中老年人也會沉迷于手機、互聯網等,常常一整天都不出門,長期不運動會造成肌肉流失、力量下降、骨質疏松等問題。
就診率增加。近年來,康復相關研究不斷深入,康復器械層出不窮,康復醫院及康復科逐漸建立。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2019年我國康復??漆t院共706家,其中公立161家,民營545家。由于醫療水平和就醫便捷性的提高,許多以前不愿或不知道應該到醫院就診的患者,開始重視疼痛管理,主動尋求康復治療。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科主任張洪美認為,康復需求漲幅大、漲速快還有其他方面因素。“我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劇,導致疾病譜發生了變化。”張洪美介紹,中老年人群的骨關節炎發病率不斷增加,50歲以上人群約40~50%,60歲以上超過50%,75歲以上則達到了80%。由此帶來的手術及術后康復數量也就水漲船高。此外,由于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過去部分患者在關節置換術后會選擇以休養為主,現在則會積極配合術后康復。
旺盛需求尚未滿足
康復能夠通過功能訓練等方式,幫助患者減輕肌肉骨骼疾病帶來的疼痛,顯著改善身體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盡量使其能夠回歸社會。此外,康復在降低住院率和醫療保健費用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康復醫療是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向全球人提供必要的康復衛生資源。世界衛生組織的阿拉科斯·切薩博士表示,如果能讓康復進入社區,結合初級衛生保健等,將服務范圍覆蓋到所有有需求的人,就能在患病初期盡早干預,減少致殘后果,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
對此,張洪美表示,發達國家的康復治療起步早,因此更普遍,體系也相對完善。我國近一二十年才開始重視康復醫療,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先進的康復醫療設施相對不足、康復治療師嚴重缺乏、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尤為突出,導致部分患者得不到相應的康復治療。張洪美告訴記者,若人們的康復需求尤其是肌肉骨骼疾病患者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可能會帶來種種不良后果:患者個人方面,要經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如各類并發癥,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患者家庭方面,照護、經濟壓力會增加;社會方面,醫療壓力、經濟負擔等會受到影響。
康復需要“量身定做”
雖然國人對康復的認識有所提高,但專家們都認為,目前人們對肌肉骨骼康復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大部分患者及家屬、甚至部分醫務人員仍然“重治療,輕康復”,并且容易陷入方法錯誤、手段不科學等誤區。專家提醒,不要一出現疼痛就隨意敷藥或使用土方法,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再制訂治療方案,定期復診。
劉剛介紹,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復可分為醫院康復治療和居家自我康復兩大類。醫院康復治療的內容包括控制腫脹和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保持肌肉不流失萎縮、加強平衡協調能力等。張洪美介紹,不同部位和癥狀對應的治療手段各不相同,但總體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例如,剛做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要在24小時內開始肌肉訓練,48~72小時內活動關節,在康復機和康復治療師的幫助指導下,能夠在3個月內恢復到正?;顒臃秶?,完成康復目標。不僅如此,康復過程還要遵循個體化和整體化,即由患者和醫生共同探討、量身定做康復計劃,需要考慮心理因素、身體狀況、合并癥等多個方面。對于居家自我康復,張洪美表示,要嚴格遵醫囑,不能因為影響正常工作生活而擅自調整康復計劃,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
劉剛提醒,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就需要抓緊時間康復。1.疼痛長時間未得到緩解,說明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引起重視,盡快就醫。2.一些局部肌肉或關節出現嚴重疼痛、放射性疼痛,以及內臟疼痛,影響到工作生活質量,也要及時就診。
通過科學運動改善心肺功能、防止肌肉流失對預防肌肉骨骼疾病有著重要作用。劉剛建議,盡量不要做那些只能鍛煉局部的單一性體育運動,否則可能會導致關節或局部骨骼肌肉運動過度,進而引起損傷。應選擇均衡鍛煉四肢、較為舒緩的輕度運動,如散步、騎車、游泳等。“尤其是60歲以上無運動基礎的人群,不應進行羽毛球、網球等單手持拍、對平衡能力和爆發力要求極高的運動,以防受傷。”劉剛表示,除了鍛煉,還要保證營養充足、均衡,同時控制遺傳因素相關的原發性疾病,如痛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