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時常聽患者說,我一年到頭手腳冰涼怕冷,夏天不敢穿單衣,春秋棉衣不離身。到底什么樣體質的人群更容易手腳冰涼、怕冷?
陽虛體質(內寒)。手腳冰涼怕冷的人,陽虛體質最為普遍。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新陳代謝減慢,陽氣不足,故而不能溫暖肢體、臟腑,出現虛寒。這類人群一般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平時穿得較厚、喜歡喝熱水、吃熱食、經常精神不振、體倦乏力、活動容易出汗、面色發白、消化不良、大便多溏稀不成形、小便清長、舌色淡(胖大有齒痕)。
中醫認為,“陽虛生內寒”,故陽虛質人群比較怕冷。陽虛體質人群多以心腎陽虛、脾肺虛寒者多見。心陽不足者,多畏寒肢冷伴見心悸怔忡、胸悶氣短,甚至下肢水腫、心絞痛發作、唇色紫暗;腎陽虛者,多畏寒肢冷伴有腰膝酸冷、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甚至小便不利、尿少腿腫;脾陽虛多傷及胃,并稱“脾胃虛寒”,最為常見,畏寒肢冷兼食欲不振、腹脹滿悶、喜溫喜按、大便溏稀;肺陽虛,常稱為“肺氣虛寒”,多畏寒肢冷兼咳嗽氣短、聲低懶言、痰如白沫、自汗、容易感冒。
改善虛寒體質,當以“溫陽”為主。臨床常用桂附地黃丸、右歸丸溫補腎陽;脾胃虛寒者,常用附子理中丸;心陽不足者可用參桂膠囊;肺氣虛寒者可用玉屏風散加減。需要提醒,以上藥物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服用。日常生活中,體質虛寒的人群,當避風寒調飲食,避免寒涼食物損傷陽氣,多進食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雞肉、蔥姜、韭菜等,同時勞逸結合,規律作息,適量增加運動鍛煉。
陽郁體質(內熱)。這種手腳冰涼怕冷的體質不是陽虛,體內不缺“陽氣”,但“陽氣”郁積在體內,不能到達四肢,故而出現“厥逆”,手足不溫,稱為“陽郁”。表現為雖然手腳冰冷,但體內又有內熱,會出現便秘、口瘡、身上起包等各種上火癥狀,也可見腹痛、泄利下重、脅肋脹悶、脘腹疼痛等表現。這類人群情緒多抑郁焦慮、容易急躁、經常感覺疲勞,這種體質與情志關系密切,需調理情志,讓自己開心起來。
與此同時,飲食調理不宜溫補,以免內熱過盛。多做運動,運動使人愉快,是改善陽郁體質的好方法。臨床上,四逆散是改善陽郁厥逆的良方,可在醫師辨證下使用。
陰虛體質。還有一種“怕冷”的體質非常特殊,雖手腳冰冷,但舌象卻表現為舌紅少苔,常見咽喉干痛、口腔潰瘍等情況,辨證屬于陰虛火旺。這種體質的人既容易上火,同時手腳也比較涼。
傳統醫學認為,“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陰虛生內熱,那為何陰虛者也會出現手腳冰涼怕冷呢?因為陰虛者,陰液不足,日久影響陽氣化生,也可引起陽氣不足,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損及陽。另外,陰液不足影響血液化生,亦可出現血虛,“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虛也能導致氣虛,氣虛不能溫煦四肢,出現手腳冰涼。老年人常有下肢血液循環不好的情況,出現腳涼多因體血虛、經脈受寒、寒邪凝滯、血行不利、陽氣不能達于四肢末端,營血不能充盈血脈,故手足厥寒,四肢腕踝不熱。治療當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為主,方用當歸四逆湯為主。日常生活中,可選用具有溫經散寒作用的草藥睡前泡腳。但此類手腳冰涼怕冷根本原因在于陰虛,火旺者可短期服用知柏地黃丸,待虛火消退,常服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