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風天氣頻繁,加上溫度日漸升高,很多人容易出現脾氣暴躁、咽喉腫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癥狀。對于上火,有些人認為要及時“滅火”,有人則說應讓火發出來才行。那中醫治療上火,到底是“滅”還是“發”?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呂沛宛表示,老百姓所說的“滅火”多指用中藥直接將身體上火引起的各種癥狀消滅掉,就像用滅火器噴滅火焰一樣,但中醫里的滅火只適合體內有實熱的癥狀(舌質紅、苔黃厚、大便干結、感覺身體特別熱和燥),臨床更多用的是“發法”。具體如何理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解釋為“火郁發之”,即通過宣發郁熱,疏散郁結,透邪外出,以達到氣機調暢、陰陽平衡的目的。舉個例子,如果有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上火癥狀,就可用生石膏、銀翹散類辛散寒涼藥物,通過其發揮藥效將體內內熱逼出達到去火效果。臨床發現,上火多由以下因素導致,對癥“發火”才能事半功倍。
吃得太多?,F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飲食上也不再是以往的粗茶淡飯,導致體內能量過剩。當這些能量積滯到體內消耗不出來,就會生成火。這種情況建議飲食要控制食量,盡量多吃蔬菜、粗糧,再配合吃些調節脾胃功能的藥物,能量發出來了,“火”就會隨之消散。
運動太少。運動是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徑之一,運動太少,吃得即便不多,也會有多余能量滯留體內,時間長了就會上火,多表現為額頭起痘。這種情況運動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效果。
情緒緊張。心情緊張,氣機運轉不暢,積攢久了,就會化生為火。中醫認為,火郁發之,往外發散才能使其消失。因此,這類人群平時要注意愉悅心情,治療原則是調暢氣機。氣機通順了,火才能發出來。舉個形象的例子,把手攥緊,手心會冒汗,非常熱。這時要想把熱散出來,就需要把手掌張開。
穿得太多蓋得太厚。這兩種情況下,會導致熱被捂住不能散發,火性延上導致上火。此時,衣服少穿一些,晚上被子蓋薄點,讓熱發出去,火也就下去了。
呂沛宛提醒,以上個人情緒問題和生活因素導致的上火,可先通過自我調節解決,解決不了或其他問題所導致的病癥,需由專業醫生辨證施治,切勿在家自行服用去火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