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手的體表溫度為35~37度,手掌心溫度略高于手背溫度。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風熱感冒時,可能會有較大幅度變化。所以,手的溫度可以反映出身體健康水平,這一點古代醫家早已經注意。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指出“掌內熱者腑內熱,掌內寒者腑內寒”。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脾胃學說”創始人李杲(gǎo)在其所著《內外傷辨惑論》卷中,對手熱的病因病機有了更加具體的論述:“內傷及勞役飲食不節,病手心熱,手背不熱;外傷風寒則手背熱,手心不熱,此辨至甚皎然。”這說明手心熱的病因有很多,內傷、飲食不節都可能導致手心熱,外感風寒則會導致手背熱?,F代中醫臨床將手心發熱分為疳積脾虛和血虛陰虧兩種。
疳積脾虛導致的手心發熱:由于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功能,引起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形成積滯,積滯日久,水谷精微無法吸收,形成疳積而發熱;此外,患其他疾病后,如痢疾、寄生蟲病等治療不當,遷延日久,損傷氣血導致營養不良而形成疳積發熱,表現為手足心發熱,還有面黃肌瘦、毛發干枯、腹部脹大、食欲不佳等伴隨癥狀。
血虛陰虧導致的手心發熱:這類患者多由于平素體質虛弱,或大病之后,失于調理,陰血耗傷,正氣尚未恢復而致。常表現為手足心發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鳴、口干舌燥、午后潮熱、顴紅盜汗等癥狀。此外,陰虛火旺的人也會出現手熱癥狀。
針對手心熱的問題,可嘗試食療、推拿與灸療調理。這類人比較適合吃紅棗,紅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作用?!渡褶r本草經》記載它“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心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藥”。調理脾胃虛弱建議推拿這些穴位:
1.點按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臍上4寸處,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2.推按兩肋。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熱為宜,能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
3.艾灸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堅持用艾條灸10~15分鐘,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的功效。
關鍵詞: 飲食不節手心熱 外感風寒手背熱 艾灸足三里 點按中脘穴 黃帝內經 調理脾胃虛弱 血虛陰虧 金元四大家 疳積脾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