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的一次年會上,一項研究結果讓人耳目一新:對于健康而言,吃飯的時間、順序、結構和總量都很重要。
首先,晚飯后除了喝水盡量不要再進食。晚6時到次日早6時之間,每天晚上有12個小時不進食,沒有熱量攝入,相當于“輕斷食”,這樣的人更健康。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我們可以調整到晚8時到次日早7時之間不吃東西。
其次,吃飯時注意食物的攝入順序,先吃蔬菜,接著肉蛋,最后吃碳水化合物。
再者,結合過去已經發布的研究結果,飲食結構上少油、低糖、素淡的食物有利于健康。無論多么有營養的食物,吃多了都是危害,總熱量超標是主要危險因素。
結合我國最近四十年糖尿病發病率逐漸攀升的情況可以明顯感覺到,生活方式的變化是罪魁禍首之一。
生活方式發生的變化有以下幾個特點:高熱量飲食、睡眠質量差、節奏快、運動少、室外光照時間短。就吃而言,有五個明顯的變化:熱量高、加餐多、就餐時間長、飲酒多、吃夜宵。
攝入熱量多。首先是飲料代替飲水,其次是食用油脂量的增加??偀崃棵黠@增加,人體消耗不了造成體內熱量堆積,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就在所難免。
加餐多。主要原因是零食、輔食增加。點心、冰激凌、快餐等的特點是油(香)、糖(甜)、鹽(可口)、添加劑(好看)。缺點也是以上特點,比如每1公斤到1.5公斤的瓜子可以榨出來0.5公斤油。
進餐持續時間長。經常聚餐,每次2個小時到3個小時,造成消化道需要加工食物的時間過長,加重了胃腸、肝膽、胰腺的負擔,這些內臟沒時間休息,長此以往,不堪重負而衰竭。
飲酒多。每克酒精的熱量約等于兩克大米的熱量,一次酒攤吃進去的食物,一天都消耗不完。
吃宵夜。晚上進食過多,晚飯吃得晚,吃過之后就睡覺,明顯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