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親朋好友總是習慣互道一聲“端午安康”,而不是其他節日的“快樂”祝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端午為農歷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萬物至此皆盛,所以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段,人體也順應天氣感應,陽氣振奮并外達體表,身體的狀態是陽氣外散、內里虛弱。而這時,自然界的環境恰恰對人體不利,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悶熱潮濕,許多昆蟲都出來活動了,瘟疫流行,人很容易生病。因此,古人把農歷五月稱為“五毒月”,把端午稱為“五毒日”,把五月初五定為“驅趕瘟疫毒蟲的日子”。
如何在端午時節調理身體、驅散邪氣,提高身體的抵抗力?生命時報社、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中醫名家云講堂”系列活動邀請到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李光熙教授,在他看來,健康過端午離不開“養陽”與“避穢”,他總結出了端午養生的四個關鍵詞。
關鍵詞1——去火
火是人類文明的開始,世間萬物包括人的生命、生活,皆離不開水火之用?;鹨獮槿梭w所用,就必須講究一個“火候”。當這個“火候”失控了,就會上火。
診斷上火的標準需要具備1個主癥即頭面部癥狀,或2個次癥,其中至少1個頭面部癥狀。主癥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口臭口苦、口舌潰瘍、眼紅干澀,次癥有口角糜爛、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干出血、便秘尿黃、心煩暴躁、多食易饑餓、痔瘡發作等。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以上提到的癥狀多以實火為主。另外,有一部分體質虛弱的人常年作息紊亂、熬夜透支、過度腦力工作,或因疾病特殊用藥,導致人體“陰精”損傷,發生虛火,常表現為低熱、手足心熱、口干盜汗、舌紅無舌苔,屬于陰虛火旺。
針對實火要清熱解毒,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均有清熱解毒作用,比如菊花、苦丁茶、馬齒莧等。日常飲食可選擇白蘿卜、冬瓜、油菜等,作為飲食調護利于清熱去火,緩解臟腑積熱。有實火的人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有瀉火作用的中藥,比如京制牛黃解毒片。京制牛黃解毒片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瀉下通便、祛風止癢之效,為臨床常用的清熱瀉火藥,不含雄黃,更安全。
針對虛火則以滋陰清熱為主。常用的藥食同源的食物有枸杞、百合、銀耳、蓮藕等。
關鍵詞2——去肝火
大家平時有沒有這種感受:天氣炎熱時,會覺得躁動不安,特別是遇到事情之后就會顯得特別不耐煩,甚至引發情緒大爆炸。如果有以上情況,很可能是肝火太旺了。
夏季屬火,在自然界陽氣最為旺盛之時,人體氣血運行也相應地“火起來”了,極易引動肝火,出現脾氣暴躁、心煩、失眠、心慌、口苦、頭疼、頭暈等癥狀。長期肝火旺會誘發其他身體疾病,應及時干預。夏季調肝,不妨試試食療方或代茶飲,比如涼拌苦菊、清炒馬齒莧、肉絲炒苦瓜、木耳西芹炒百合、百合山藥粥,還可以喝決明子茶、野菊花茶、枸杞菊花茶。
肝火旺盛癥狀較為嚴重的人群,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加味逍遙丸。
關鍵詞3——感冒
現在大家都很害怕感冒,如果發起燒來,就有感染新冠肺炎的嫌疑,去發熱門診看病又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所以要學點預防和治療感冒的方法。
夏季的感冒常因機體遭受忽冷忽熱、貪涼露宿、過食冷飲或淋雨等刺激后,抵抗力下降,造成病毒乘虛而入,發生上呼吸道感染。中醫將感冒稱為表證,分為風寒、風熱、暑濕等類型,夏季感冒多以這幾種為主。
很多人認為感冒是小病,扛一扛就過去了,這種想法要不得。有些感冒如果不認真對待,或合并其他感染,也可釀成大病。因此,感冒后要適當干預治療,風寒感冒可用感冒清熱顆粒、風熱感冒可用桑菊感冒片。服藥只是幫助感改善癥狀,感冒后還應多飲水,適當休息,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關鍵詞4——養脾陽
很多人一到夏天對冷飲就沒有抵抗力,吃的太多太頻繁,非常容易傷到脾胃。傳統醫學認為,“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所有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有賴于后天脾胃的攝入。
端午這段時間,寒濕困脾證更常見一些,表現為脘腹脹悶、口膩、腹痛便溏、頭身困重、舌苔白膩,多因淋雨涉水、居住潮濕或過食生冷瓜果、喜食肥甘厚味所致。
端午如何養脾胃?要掌握一個“溫”字。平時多吃一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羊肉、萵筍、蒜苗、小蔥、豆芽、大棗、山藥、櫻桃等。每天適量曬曬太陽,能吸收大自然的陽氣,并將之轉化成身體的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