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人與人的交流增多,人們對嗓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人甚至把嗓音當做人際交往的“第二張名片”。但長時間用聲、瞬間大叫、長期吸煙、大量飲酒、工作疲勞等,都容易使聲帶結構出現異常,甚至誘發疾病的出現。
阿凱因工作性質需經常講話,長此以往因用聲過度,造成聲音嘶啞,甚至發不出聲,到醫院檢查發現聲帶水腫。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要在脖子上手術,阿凱猶豫了,于是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專家表示阿凱出現的情形在臨床上越來越多見,但并非一定要手術解決,可以用“嗓音糾治”這種零風險的康復手段進行,糾正和改變由于聲帶病變引起的錯誤發音方式和條件反射,從而達到治療和康復嗓音疾病的目的,且費用低、創傷小、恢復快。即便切了喉的“無喉人”,發聲方式也很多,比如電子喉、小喇叭、食道發音等。
此外,有些病人本身的發聲方法就存在很大問題,以致傷及喉部,這時最關鍵的是教會他們正確的發聲方法。就像一個人因跑姿不科學傷到膝蓋,若康復后還是按照舊習慣不加糾正,那么再多診療也是“治標不治本”。
喉部其實也是一個運動器官,一些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甚至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往往最初都是影響喉部,通過嗓音疾病表現出來,因此切勿忽視嗓子不舒服。如果聲音嘶啞超過兩周一定要看醫生。首先,炎癥導致的嘶啞往往會在兩周內消失,超過兩周的聲音嘶啞往往提示有器質性病變。其次,嚴重程度上,不隨“休聲”緩解的聲音嘶啞和漸進性的聲音嘶啞,也提示可能有器質性病變,需要就診。最后,如果聲音嘶啞伴隨其他喉部或全身表現,比如咽喉痛、發熱、呼吸吞咽困難、進食飲水容易嗆咳等,更需要及時就診。建議有咽喉不適癥狀的人群,首先要糾正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并在飲食上減少辛辣、甜食的攝入,如奶茶、蛋糕、咖啡、濃茶等,以降低對咽喉部的刺激。
生活中為嗓音困擾的人群并不少,尤其是以下這5類人群:
第一類,職業用聲者,如教師、講師、直播人員等,嗓音發病率高;
第二類,聲帶處于疾病狀態人群,如喉癌、甲狀腺術后患者會出現聲帶麻痹;
第三類,學齡前兒童,此年齡段孩子的發聲器官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外界抵抗力較弱,負荷耐受力也較差;
第四類,青春期變聲的孩子,隨著身體的生長發育,聲帶也會發生變化,此時孩子無法駕馭聲帶變化,就可能出現“男聲女調”等變聲障礙;
第五類,進入老年階段的人群,會面臨聲音無力、音調變化,如老年女性音調會變低,逐漸向男性音調變化,男性的音調則會慢慢向女性音調發展。
日常保健嗓音有10條小建議:1.說話有適當響度;2.用舒適的音調說話;3.用適當的語速說話、吐字完整清晰;4.學會停頓、換氣;5.減少說話強度,減少數量、適當休息;6.進行放松訓練;7.學會腹式呼吸;8.輕松發音練習:哼鳴;9.練習聲帶操;10.注意避免:遇事要調控好個人情緒,避免在極度憤怒情緒下大聲呵斥,因為此舉最易傷及聲帶,避免頻繁清嗓,特別是爆破式清嗓。
關鍵詞: 聲帶水腫 耳鼻咽喉科醫生 男聲女調 爆破式清嗓 日常保健嗓音建議 學齡前兒童 錯誤發音方式 職業用聲者 器質性病變 正確的發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