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臨床統計數據顯示,世界范圍內青年期(18~30歲)發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高達16%,可見2型糖尿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近期,澳大利亞糖尿病協會、兒科內分泌小組和糖尿病教育者協會聯合發布了首部針對18~30歲人群的2型糖尿病管理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旨在為年輕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指導。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趙維綱,全方位為年輕糖友解讀新共識。
病情進展比較快
“從生理層面看,年輕患者的胰島β細胞衰竭速度比中老年人更快,因此胰島素分泌量下降速度也更快。”趙維綱表示,年輕患者β細胞衰竭率為每年20%~35%,胰島素分泌相比正常人減少55%以上。與晚發型2型糖尿病相比,青年2型糖尿病更具侵襲性,其致病風險和早死風險更高,通常有病情進展快、并發癥風險高、伴有超重/肥胖等特點。趙維綱指出,人們通常認為老年人才會患2型糖尿病,往往會忽略對18~30歲人群的篩查,加之年輕人患病癥狀較不明顯,因此青年2型糖尿病漏診的風險相對更高。
《共識》建議,有家族史、超重/肥胖、妊娠期間有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史、胰島素抵抗及其他危險因素的青年人群尤其要密切關注,及時篩查。若空腹血糖處于5.6~6.9毫摩爾/升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5.7%~6.4%,建議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發現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受損時,應每年進行糖尿病篩查;若測試在正常范圍內,則應至少每3年進行一次篩查;若BMI(身體質量指數)增加,則應更早進行篩查。在診斷方面,判定標準與成人糖尿病診斷標準相一致,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
努力減肥吃果蔬
年輕的糖友往往正處于求學、工作奮斗、孕育子女等特殊時期,身體機能、生活方式與中老年人不同,因此《共識》推薦,將飲食和運動作為年輕人治療2型糖尿病的基礎療法。
積極減重。大多數青年糖友都屬于超重或肥胖人群,體內脂肪比老糖友高約3倍?!读~刀》曾發表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若能積極管理飲食,在12個月內減輕15公斤以上體重,癥狀緩解率可達到86%。趙維綱強調,肥胖對年輕糖友來說是一個關鍵的、可改變的風險因素,減肥不僅有助降低血糖,還能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
規律飲食?!豆沧R》提出,飲食紊亂是導致青年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趙維綱表示,年輕糖友要保持良好、規律的飲食習慣。少吃低營養高熱量食物,控制零食攝入,戒掉含糖飲料;同時每日都應攝入足夠的水果蔬菜,適當吃些低升糖指數和高纖維的食物。
提高運動強度?!豆沧R》指出,年輕糖友每周應至少進行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煉。“18~30歲的年輕人身體處于高峰狀態,骨骼肌肉含量高,運動承受能力強,可適當增加運動量和強度,多做跑步、球類運動等。”趙維綱補充道。
充足睡眠。年輕人要減少久坐時間,將每日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并保證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控糖降壓要嚴格
針對胰島β細胞衰竭迅速的特點,《共識》強調,年輕糖友需要早期強化治療,嚴格設置血糖控制目標,并經常復查,避免治療惰性。在沒有過度低血糖風險下,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6.5%以下,每三個月監測一次。另外,糖尿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年輕糖友在血糖達標的基礎上,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大于3.4毫摩爾/升的年輕糖友應以2.6毫摩爾/升為目標進行降脂,當總膽固醇高于7.5毫摩爾/升時則應考慮盡早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趙維綱指出,偏胖或有較高心腎風險的年輕糖友在選用藥物時,除一線的二甲雙胍外,也可積極考慮LP-1受體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
趙維綱強調,由于管理血糖的“記憶效應”,機體會對最初治療水平的產生記憶,即早期血糖管理越好,未來受益越大。加之在早期積極的強化血糖治療后,受損的胰島β細胞可具有一定可逆性,年輕人一定要強化早期治療意識,控制越好,獲益越大。
心理健康莫忽視
《共識》特別指出,要加大對青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F在的年輕人常面臨多重壓力,包括升學、就業、住房等方面的不安全感,一旦獲知背上這種“甜蜜的負擔”,部分人甚至會精神崩潰、自暴自棄,因此,積極制定相關教育計劃,加大對年輕人的疾病科普和心理輔導至關重要。“年輕糖友工作繁忙,自我管理能力一般比較弱,有些人在確診后拒絕接受正規治療,由于不了解病情的嚴重性,不愿改變生活方式,導致病情迅速惡化。”趙維綱說,“應多為青年人群科普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幫助其正確認識、應對疾病。”
“總體來說,青年2型糖尿病的篩查、診斷、治療標準都應比晚發2型糖尿病嚴格。”趙維綱提醒大家,年輕人切忌對自己的健康盲目自信,一定要定期規范體檢,“對號入座”檢查指標,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年輕糖友胰島功能 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內分泌科 糖化血紅蛋白 身體質量指數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分泌量 胰島β細胞衰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