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0多年的綠色接力,“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圖為右玉縣四五道嶺景區。李秀山攝
中新網太原10月24日電題:山西右玉:綠水青山催生富民之路
作者 楊杰英 張志武
深秋的山西右玉,風光旖旎,壯美如畫。
美麗畫卷的背后是右玉人多年的生態堅守:從新中國成立初開始,右玉堅持植樹造林,將一個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小縣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
干部群眾義務植樹。(資料圖)辛泰攝
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黑夜沙堵門。”祖輩們傳唱的民謠勾勒出昔日右玉黃沙漫天的景象。
右玉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屬于海拔高、降水量少、無霜期短的地區。新中國成立初期,右玉的森林覆蓋率低于0.3%,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就得多栽樹。想要家家富,每人十棵樹。就此拉開了右玉持續70多年歷任縣委書記領導下的生態環境建設之路。
從1949年右玉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領導全縣干部群眾植樹造林種草開始,歷屆縣委、縣政府換班子不換方向,換領導不換目標,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全縣連續規模植樹造林種草,右玉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闖出了一條北方生態脆弱地區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森林覆蓋率提升為57%,被譽為“塞上綠洲”,并在2010年榮獲“聯合國最佳宜居生態縣”。
近年來,右玉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推進綠色發展,從“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到“堅持綠化彩化財化一體提升、治山治水治氣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治理”。綠色成為右玉最鮮明的主題,也是“右玉精神”最亮麗的底色。
右玉依托優美的生態環境,逐步建成了蒼頭河國家濕地公園、黃沙洼國家沙漠公園、南山森林公園等一批生態觀光旅游景區。大力發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森林文化旅游產業,2020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域宜林荒山基本綠化目標,右玉也成為全國第一個以縣命名的全縣域4A級旅游景區。
綠化豐碑。(資料圖)辛泰攝
“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如何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右玉是有成功經驗的。
右玉人期待“美麗幸福新右玉”的發展目標,能為經濟體量較小、財政資金薄弱的右玉探索出融合“生態”和“幸福”兩篇文章的解答之道。
右玉并不滿足于一個“生態縣城”,還要做“生態福地”。
作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是右玉必須扛起的責任和擔當。
何為“生態福地”?右玉縣委書記馬占文認為,就是要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被確定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時,正值右玉脫貧攻堅決戰沖刺之際。結合縣情實際,右玉充分挖掘生態優勢,定向釋放生態紅利,竭力扶助貧困人口,使貧困群眾在參與生態治理、生態保護與享受退耕補助等過程中增收,走出一條統籌生態民生、協調增綠增收的生態補償助力脫貧之路。
良好生態為右玉在一個戰場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兩場戰役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年8月8日,右玉縣成為山西首批摘帽的國定貧困縣;2022年,全縣人均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910元,同比增長4.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237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全市第一。右玉縣縣長石生華表示:“我們必須扛起時代使命,走出一條生態文明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讓右玉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讓綠水青山有“顏值”,金山銀山才更有“價值”。右玉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持續做好轉化綠、拓展綠、提升綠、共享綠“四篇綠色文章”,拓展生態產業鏈,做大做強生態經濟??茖W統籌“種綠”和“種富”的關系,通過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協同創新,讓生態價值轉化釋放“生態紅利”,讓人民群眾享受“綠色福利”。
山清水秀繪畫卷,錦繡右玉迎客來。右玉縣憑借著寶貴的“右玉精神”財富,依托藍天碧水凈土的良好生態,因地制宜,多業并舉,“綠樹轉生態、生態變資源、資源促發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形成。
綠水青山美如畫。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一個充滿盎然生機的右玉正大步邁向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