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將至,滴滴順風車也加快了回歸步伐。據報道,繼北京等地后,滴滴順風車日前在上海、杭州等地也恢復上線,全國已有18個城市重新上線運營。
或是好事多磨,或是命途坎坷,重回公眾視野的滴滴順風車似乎并未迎來多少鮮花與掌聲,反受到不少質疑與吐槽。有的嫌用車麻煩,有的抱怨車少,更有的指責:好端端的順風車,給折騰成這模樣!
重出江湖的滴滴順風車可算是做足了安全功課,不僅司機(車主)的準入門檻提高——需經常規的證件審核,還增加了視頻動態審核及行前、行中保護等設置,且司機接單的地點與次數均有限制,如只許設置4個常用地點,一天只能拉兩單等。
至于乘客,要想搭車也需經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還要經過“考試”——答題,獲得乘客“行為分”。雖說不是過五關斬六將,起碼得過好幾道“安檢”。
這一來,車主準入門檻提高,入行合標車銳減,路上的順風車自然就少了。乘客原本只是想搭個順風車,不料還要經受如此這般的“考驗”,抱怨也在所難免。但話說回來,商家如此做,也是形勢所逼。
人們不該忘記,2018年河南鄭州與浙江溫州接連發生兩起命案,一位空姐和一位20歲的姑娘均因乘坐滴滴順風車而遇害,涉事企業因此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滴滴順風車不得不在全國全線下架。
顯然,現今順風車使用中的諸種繁瑣與不便,都是在為過去所闖的禍“埋單”。人們也總是期望在用車方便自由的同時又更安全,只是,現實中魚與熊掌兼得的好事太少,當事情只能顧及一頭時,天平就只能更多地向生命安全傾斜。
況且,以往順風車的闖禍正是因為風控制度的疏漏——此前對司機及其運行幾無限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無限次跑,結果,順風車變成了出租車,這不僅對出租車行業秩序造成沖擊,令順風車的性質變味,亦大大增加了運行風險。
因此,當滴滴順風車重新面對公眾時,它的改變以及由此帶來的乘客不適,似乎正是其應付的代價。公眾的不滿與吐槽,恰恰也說明企業在衡量安全與公眾便利時,尚未探尋到令各方都滿意的最大公約數。
事實上,由于順風車在公共出行方面的特殊性,如何更好地兼顧便利與安全的平衡,不僅企業仍需做更多的創新性開拓,政府相關部門亦應有所作為。如能否統籌社會各方的大數據,搭建開放性的順風車大平臺,企業、乘客均各取所需,這樣,無論安全性還是便利性都將大大提高。
順風車雖說由企業主導,但若想真正便利公眾,令車主有參與積極性,顧客搭乘亦更放心更方便,顯然亦需政府行政之手的助力??傊?,順風車只有名符其實“順風”才會有生命力,否則,一切都可能只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