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中國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多年來,中央企業堅持生態優先,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經營的實際行動中,爭做綠色發展領跑者。
科技成果助力污染防治
央企在節能減排、生態治理等領域的許多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綠色生產力。
去年5月,由中國能建廣東院總承包建設的亞洲首個多技術開放國際碳捕集技術測試平臺——廣東碳捕集測試平臺項目正式投產,對二氧化碳減排意義重大。
“簡單來說,就好比給燃煤電廠這個排放源戴上一個大口罩,通過脫碳裝置這個過濾系統,把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的干凈氣體排放出去,而把二氧化碳留下來集中處理。”廣東碳捕集測試平臺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該項目每年可從燃料燃燒后的煙氣中捕集二氧化碳約2萬噸,按一棵樹一年吸收18.3噸計算,相當于1000多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一項項“綠色”發明改善著傳統工藝。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從源頭治理煤塵,在煤港中率先建成工業旅游景區;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采用深潛式高壓滅活藍藻技術處理藍藻,為湖泊藍藻污染治理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清潔能源賦能綠色發展
多年來,央企大力推進綠色能源開發,清潔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5月20日,世界首條全清潔能源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國家電網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成功跨越寶成鐵路和嘉陵江。該項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駐馬店市,全長1562.87千米,設計年輸送清潔電量400億千瓦時,預計今年12月全面建成投運。
4月10日,國家電投內蒙古烏蘭察布風電基地600萬千瓦示范項目以及配套電力外送項目簽約啟動,標志著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這是目前全球一次性開發規模最大的單體陸上風電項目,預計2020年底建成并網發電,2021年向京津唐地區運送清潔電力,每年可減少標準煤燃燒600萬噸。
“清潔化、低碳化發展是能源轉型的必然方向。”中國華電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說。近年來,中國華電加大清潔能源發展力度,截至2019年底,中國華電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0.4%。
修復生態讓山河更美
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萬尾子二代中華鱘回歸長江懷抱。至此,中國三峽集團已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3萬尾,放流子二代中華鱘2.8萬余尾。
自1984年起,中國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每年開展中華鱘放流活動,從未間斷。“作為中央企業,促進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應有之義。”中國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說。
許多央企在生態修復上下功夫。航空工業集團旗下航空工業規劃負責牽頭設計青海省海北州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為西北內陸區域乃至全國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起到了模式示范作用;中國海油把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到油田和煉化生產全生命周期,重視作業區周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修復與環境改善,以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式生產能源;中國誠通持續加大環保領域投入,所屬企業中冶紙業弘揚“塞罕壩精神”,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完成治沙造林21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