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如何做好養老產業、實現其永續性發展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大量國企紛紛入局養老產業,在實現社會責任的同時,探索市場化運營之路。業內人士認為,國資國企擁有資金優勢、品牌優勢、產業協同優勢,能夠有針對性地破解養老產業周期長、回報慢、利潤低和產業鏈長的特點,有助于實現我國養老產業從“有”走向“優”。
護好底色:筑牢“托底”“?;?rdquo;的定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人,占總人口的18.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人,占總人口的12.6%,中國老齡化進程將一直持續到2050年前后。
作為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同時也是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的形勢尤其嚴峻。以上海市浦東新區為例,截至2019年底,全區戶籍老年人口已達91.48萬,占總戶籍人口的32%。
如何破解這一重要的民生難題,真正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國資國企邁出了第一步。
浦東新區區屬國企浦發集團總經理陸基介紹,自2018年4月注冊成立旗下浦發養老公司之初,就將“?;?rdquo;作為第一任務,探索高質量落實浦東新區賦予的托底養老保障民生任務,目前收住的對象均為60周歲以上經“長護險”評估為4級至6級的老人,根據護理等級不同,收費價格在3900元-5100元/月。
走近位于塘橋街道徐家弄路浦發集團運營的塘橋養護院,充滿活力的橙色系裝修凸顯出整個養老院的溫馨舒適。午飯前,幾位高齡老人圍坐在一張方桌前學習折紙,過程中充滿歡聲笑語。而這其中也包含今年77歲的半身不遂的秦爺爺。
“我們這里收住的都是長護險評定4級及以上的長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多,但考慮到為長者盡可能提供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我們還是鼓勵他們參與集體活動,以促進長者身心鍛煉。”塘橋養護院院長姜尊說。
“老伴兒半身不遂好多年了,但周邊一直沒有價格合適的公辦養老院,塘橋養護院開業真是解決了大麻煩。”今年78歲的邱阿姨是秦爺爺的愛人,此前一直為自己年紀大了不能照顧老伴兒而發愁,現在終于解決了一大心事。
由于住著多位退休的音樂教師,位于長寧區茅臺路上的萬宏頤養敬老院,常常飄出歡樂的歌聲、悠揚的琴聲。
“不了解的人,絕對想不到我們這兒是敬老院。”萬宏集團黨委書記祝華介紹,作為長寧區屬國企萬宏集團下屬的養老院,頤養敬老院定價也相對“親民”,平均價格為5000元。
價格“親民”并不意味著服務品質的下降。祝華說,目前其集團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各方評價都特別好。”敬老院會定期舉辦折紙、畫畫、鋼琴、唱歌比賽,充分調動老人的積極性,讓他們活得有尊嚴、有意義。
打造特色:盤活存量資源 發揮協同優勢
“國企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集團產業協同優勢,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敬老院,探索養老產業豐富當下中國養老市場的多樣性。”上海養老產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殷志剛說。
在浦發集團運營的周家渡養護院,有一塊特別的捐贈墻,記錄著各個企業團體、金融機構、個人等的愛心捐贈。
浦發養老公司總經理倪志慧介紹,這類項目的開展正得益于浦發集團旗下財務公司的助力。“目前已通過財務公司與多家銀行對接,爭取公益愛心援助,共同擔起養老社會責任。”
陸基介紹,在實際建設運營過程中,浦發可謂是“舉全集團之力”助力養老公司,以期最大程度發揮集團的產業協同優勢。具體而言,集團旗下公益基金會與養老公司共同設立養老機構“民非”,實現公益與養老的結合;財務公司一方面可以對集團自持商業化養老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另一方面能夠對老人開展金融知識宣傳,降低詐騙風險;此外,集團旗下建管公司、浦東設計院、浦建集團、浦房物業等,又能為養老項目提供專業的適老化設計、建設和管理服務。
事實上,近年來興起的國企養老項目,其“成長”背后都少不了所屬集團的助力,公司本身也借助這一優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比如,綠地集團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綠地康養產業集團,全面負責綠地“醫康養”大健康核心產業平臺建設,參與大健康領域的“醫康養”產業項目的開發與運營。綠地康養總經理吳靜介紹,綠地康養創立了“動康養”和“靜頤養”兩大產品主線,分別以康養酒店和綠地國際康養城為載體,旨在滿足“醫、養、游、娛、學”等多方面的需求。
此外,陸家嘴集團運營的“金色陽光頤養院”是目前上海市內環內首家參照五星級酒店建造的養老服務中心,院內桌球、高爾夫、日式浴場、圖書館、電影院等一應俱全;上海實業在崇明東灘建設了上實瑞慈花園項目,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可滿足10000多名長者的居住需求;光明食品集團旗下農工商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長江總公司(崇明),在崇明島開發了占地達2000畝的養老養生莊園項目。
增加彩色:市場化運營 能打的“牌”很多
養老既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如何在承擔“托底”社會責任的同時,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使其真正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國資國企在摸索過程中,已經做出一些積極的示范。
在浦發集團運營的周家渡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智慧養老的概念初步落地。大廳內,各類養老器械和輔具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小型老博會”,每天吸引大量老人前來體驗。
與此同時,在三樓智能照護樣板間內,記者看到,可使用AI語音控制的窗簾、可前后左右翻轉的智能床墊、方便老人坐浴的洗浴設備等。
“歸根結底,養老是服務行業,落腳點還是一個‘人’字。”在浦發集團總經理陸基的藍圖中,要做好養老產業,能打的“牌”還有很多。據悉,目前浦發集團正在進一步挖掘存量資產,針對老齡化社會的不同需求,進行適老化方案研究,如打造青年人和老年人代際融合的長租公寓等。
“上海的老年人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對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都有一定的需求,后期我們希望提供多樣化的養老項目。”陸基說。
除了在產品和服務多元化上下功夫,近年來,還有不少國企瞄準了養老人才隊伍培訓這一塊“蛋糕”。
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而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統計表明,我國養老護理員僅有30萬,遠不能滿足需求。
“目前上海開展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已經逐漸催生了‘養老醫療照護員’這個新職業,我們預判未來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祝華說。
此外,近年來上海積極推行的“嵌入式養老”也在解決一些居家養老群體現實困境的基礎上,讓企業看到了新的“商機”。所謂嵌入式養老,簡單來說,就是由養老機構與社區合作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為周邊居家養老的居民提供助餐、助浴、心理疏導、日托等一系列的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嵌入式養老有助于增加企業探索多元經營策略,增加盈利來源,增強企業對養老產業的認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