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時間節點上,縱觀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歷程,如何看待科技進步做出的貢獻?在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發揮怎樣的作用?面對新的形勢,鋼鐵工業科技進步下一步的突破點在哪?
針對這些問題,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期間,人民網記者采訪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他表示,科技創新為促進中國鋼鐵工業既大又強發展增添了勃勃生機,下一步,要將核心技術攻關作為主攻方向,將綠色化和智能化作為兩大主題,將創新生態圈建設作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如何看待我國鋼鐵工業科技創新貢獻?
何文波:
目前,我國鋼鐵產業已建立起基本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為促進中國鋼鐵工業既大又強發展增添了勃勃生機,為制造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科技創新推動中國鋼鐵工業高速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粗鋼產量只有不足16萬,1996年首次突破1億噸后,我國粗鋼產量持續居于世界首位,2019年達到9.96億噸,占世界粗鋼產量的50%以上。同時,我國鋼材產品自給率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我國22大類鋼鐵產品中有19類自給率超過100%,其他3類超過98.8%。
鋼鐵工業的產品創新,滿足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實現了鋼鐵產業的自我提升,我國鋼鐵工業在國際鋼鐵產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二是科技進步支撐制造業向產業鏈中高端攀升。
根據協會統計,2010-2019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生產的粗鋼中,低合金鋼和合金鋼占比由39.79%提升到49.73%,高性能鋼材的生產和應用比例顯著提高,帶動并支撐了下游用鋼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換代。
目前,我國生產的汽車用鋼、大型變壓器用電工鋼、高性能長輸管線用鋼、高速鋼軌、建筑橋梁用鋼等鋼鐵產品已進入國際第一梯隊,一些產品已實現由跟隨向領跑的跨越。比如,第三代高強度汽車鋼、高鋼級X80管線鋼、寬幅超薄精密不銹帶鋼等。
三是科技進步促進鋼鐵工業體系完備可控發展。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基本實現了焦化、造塊、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主要工序主體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大型冶金設備國產化率達95%以上(按重量計算),相繼建設了鞍鋼鲅魚圈、首鋼京唐、山東日照、寶武湛江等多個大型鋼鐵基地。
同時,我國鋼鐵技術裝備為河鋼塞鋼、青山集團印尼不銹鋼基地、盛隆冶金馬中關丹產業園綜合鋼廠、德龍鋼鐵印尼德信綜合鋼廠等海外投資鋼廠提供保障,實現了中國鋼鐵科技進步成果與世界共享。
人民網:在推動中國鋼鐵工業轉型高質量發展中,科技進步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何文波:
當前鋼鐵工業發展正面臨著三大約束(資源-能源約束,環境-生態約束,市場-品牌約束),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以資源、環境友好為導向,在這過程中,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綠色賦能,促進鋼鐵工業與自然社會融合發展。
近年來,鋼鐵行業重點開發應用了一批封閉料場或筒倉改造、除塵系統升級改造、無組織煙氣綜合治理、燒結球團煙氣脫硫脫硝、中低溫余熱利用、超高溫高壓煤氣發電、冶金渣高效處理及綜合利用等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設施,大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成效顯著。
根據鋼協統計,2015-2019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平均噸鋼綜合能耗由574千克標煤降至553千克標煤,噸鋼二氧化硫排放由0.90千克下降到0.47千克,削減幅度達到48%;噸鋼煙粉塵排放由0.79千克下降到0.48千克,削減幅度為39%。
二是智能賦能,打造鋼鐵工業發展新引擎。
目前,鋼鐵行業正加速布局智能化鋼鐵制造。2018年,鋼鐵行業兩化融合指數達到5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8.7%,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超過50%。在智能車間,智慧礦山、大規模定制等方面,鋼鐵行業布局了多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新模式項目,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三是體系賦能,夯實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對創新能力建設的引導和平臺建設的支持,行業創新體系日趨完善。截至2019年,鋼鐵行業在國家層面已建成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20個、工程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企業技術中心51個。全行業有效發明專利數由2010年的2659件增加到2019年的27702件。截至 2019年底,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研發人員達到13.38萬人,以科技成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標準賦能,引導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中國金屬學會聯合發起了中國鋼鐵工業標準引領行動。從標準項目評審情況看,我們有些領域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基本形成了以國標、行標、團標為主,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專業配套、可操作性強、技術水平較高的標準體系,支撐和引領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比如,從2000年至今,發布國際標準32項,推動了中國鋼鐵產品和技術走出去;截至2020年6月,鋼協發布實施47項團體標準,其中7項團體標準入選工信部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
五是產業鏈賦能,建設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載體。
目前,鋼鐵企業以需求為導向,以不同形式介入最終用戶需求產品的早期研發階段,積極參與到相關標準的起草工作中去,增強了產業鏈的緊密度。
以2010年成立耐蝕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例,“十三五”確立了23個研發方向,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平臺,成功將免涂裝耐蝕橋梁鋼用于國內最大規模免涂裝橋梁福州洪塘大橋。
人民網:您認為,下一步我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的突破點在哪?
何文波: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短板依然突出。下一步,科技進步要從以下三方面著力取得突破。
一是將核心技術攻關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
2019年,我國進口鋼材1230萬噸,約20%尚未實現自主可控,雖然量只有200多萬噸,但多用于國內重點工程、重大裝備、國防軍工等關鍵領域。此外,我國在低碳冶金、近終形制造、智能制造等技術方面仍處于跟隨狀態,部分核心檢測和控制裝備仍依賴進口。下一步,要瞄準科技前沿,實現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與引領。
二是將綠色化和智能化作為科技發展的兩大主題。
鋼鐵企業要圍繞煙氣治理、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節能降耗等重點領域自主開發新技術新工藝;要合理提升電爐短流程比例,研發低碳冶金新技術,拓展節能減排新途徑,實現鋼鐵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同時,鋼鐵工業要將智能傳感器、第五代移動通信、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智能化技術融入鋼鐵制造和運營決策過程中,全面培育鋼鐵發展新動能,打造我國鋼鐵行業競爭新優勢。
三是將創新生態圈建設作為科技發展的切入點。
未來,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以“育主體、建模式、造環境”為重點,逐步建成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創新生態圈,要培育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構建協同創新模式,營造寬松有序的創新環境。
人民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一步將如何推動我國鋼鐵工業科技創新?
何文波:
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是要組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和政策研究,形成核心技術清單和具體措施,作為指導鋼鐵行業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是要組織開展行業共性技術協同創新與研發,鼓勵產業間開展原創和跨學科的自主創新研發,探索行業共性技術協同創新機制。
三是要加強技術轉移與成果產業化推廣工作,建立行業成果項目庫,搭建技術轉移與孵化平臺,推進技術市場的發展。
四是要推進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人才培養和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