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開挖,就可以找準地下管道的“病因”,并且精準修復“治療”,工期不足傳統技術的十分之一,直接成本還能降低15%以上……在江西省新余市兩江黑臭水體整治項目,記者見識到了管道非開挖技術的溫度、精度、速度與先進度。
這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節能”)長江大保護的又一探索。作為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打造包括地方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在內的“朋友圈”,強化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創新系統治理模式、商業運作模式和多方合作模式,凝聚合力共同做好長江大保護的答卷。
打造黑臭水體治理樣板
7月31日早上,新余市茶山路上,幾輛黃色的市政工程檢修車正在緊張作業,現場沒有太多噪音和空氣污染,也不見路面被“開膛破肚”,交通一直保持正常。
“我們通過CCTV(管道閉路電視檢測系統)等檢測手段可以準確判斷地下管道缺陷的位置、類型、程度,這里有一些局部的破損,就可以將專用不銹鋼圈放入管道中,擴充后使得橡膠密封圈擠壓在原有管道缺陷位置,形成管道內襯的局部修復。”新余兩江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工程師謝振樺指著管道內的施工視頻介紹說。
據了解,該項目屬于中國節能下屬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牽頭長江大保護領域EPC模式大型市政項目。除了不銹鋼快速鎖局部修復法技術,其采用的非開挖修復技術還包括FIPP熱塑成型內襯法、CIPP紫外光固化內襯法等,可經濟高效地解決作為黑臭水體治理核心的管網問題,減少管網中污水的滲出或地下水的滲入,避免帶病管網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據介紹,江西省新余市現有黑臭水體兩條,一是貫早江,長度10.26公里,全部為暗渠;二是廖家江,長度7.15公里,其中明渠段長2.38公里,暗渠段長4.77公里。兩江流域覆蓋城區面積21.3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70萬人左右。根據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于2020年底前必須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馬保松在7月31日的共抓長江大保護創新治理模式研討會(新余)(下稱“研討會”)上表示,黑臭水體治理,先看管網問題的解決。與傳統開挖修復技術相比,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可以避免破壞道路、影響交通、形成噪音和空氣污染、破壞地下基礎設施、馬路拉鏈等問題,相當于血管的微創修復手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節能首席科學家任南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復明等知名專家在新余兩江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專家組認為,項目采用非開挖修復技術手段,能夠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節約建設資金,最大限度地削減污染,改善水體水質,使新余市貫早江、廖家江的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對維持兩江生態平衡將產生重要的影響。項目全面完成后,將促進提升新余城市環境承載能力,并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優化人居環境,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治理模式
新余兩江黑臭水體整治項目是中國節能系統治理的樣板工程之一。
“長江大保護不僅是水污治水、岸污治岸,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中國節能持續聚焦垃圾等固體廢棄物處理,發揮環保全產業鏈優勢,開展系統治理示范工程,助力綠色發展。”中國節能副總經理劉大軍在研討會上稱。
據介紹,2018年5月,中國節能被確定為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目前在長江經濟帶已投建了20余個固廢處理項目,每日處理量超過2萬噸,同時正在跟進20余個固廢處理項目。
“為系統解決長江經濟帶固廢污染問題,我們計劃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在成渝、長江中游、長三角三個人口密集的都市群建設若干個固廢大型集中處置中心,在長江經濟帶全流域構建日處理量10萬噸的系統化固廢處理體系,預計為長江經濟帶1億人口提供固廢處理兜底保障。”劉大軍透露。
在強化提高固廢處理量的同時,中國節能持續提高固廢處理質量,探索形成了“兩園一鏈”模式,即集約式綜合固廢治理產業園、分布式有機固廢治理生態園和環境物流鏈一體化建設。并且,以區域協同為面,進一步統籌各類污染治理,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治理觀全面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一個個樣板工程落地。
在咸寧市,統籌實施“智慧長江”空天地一體化環境感知監測系統建設,開展礦山生態修復、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兩河一湖”綜合整治;在畢節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態化,大大提升去污效果,同時將出水回用灌溉,推進農村水資源循環利用;在貴陽市,建成全國首個與商業綜合體結合的全埋式再生水廠,在提升南明河水質的同時,將其打造成為“綠色空調”,為2.1萬戶居民實現清潔供暖……
劉大軍強調,針對各地方環境條件和資源稟賦的不同,中國節能堅持“一城一策”,有針對性地問診把脈,提出可行的綜合解決方案。
多方合作探索商業運作新路徑
答好長江大保護這一考題,不只是靠企業,還要凝聚地方政府、科研機構等各方的合力。
據介紹,中國節能向合作城市委派駐由“總代表+專業子公司業務人員+咨詢設計專家”組成的工作專班,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落實專人對接,為工作順利推動提供保障;牽頭組建“中國環保品牌集群”,成員包括光大國際、粵海水務等行業排名前列的環保企業;與清華大學、長江水利委等16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共抓長江大保護科技創新聯盟”,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長江污染治理攻關行動,為長江大保護提供智力支持。
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劉兵在研討會上表示,希望突出創新引領,央地雙方同心協力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以此為動力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共同提升,進一步形成央地合作可推廣可復制的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地方政府普遍面臨環保資金壓力較大的問題,中國節能以價值提升為重點,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創新商業運作模式,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新路徑。”劉大軍表示,
據透露,在出資3億元參股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同時,中國節能正在積極牽頭推進設立中節能(湖北)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約10億元,主要投向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該基金正式成立后,將積極與各方社會資本廣泛接觸合作,領投重點示范項目,形成良好帶動作用。”劉大軍稱。
此外,中國節能還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與地方政府投資平臺成立合資公司,盤活存量資產,提供生態環境保護增量資金。并且,利用旗下健康產業品牌優勢,提升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溢價能力。例如,在咸寧市,在對山體進行生態復綠的同時進行復墾改造,新增耕地指標,通過土地置換價值覆蓋修復費用。
劉大軍表示,下一步,中國節能將聚焦重點,強化主體平臺能力建設,更好發揮應有的作用。一是聚焦固廢處理,努力推動形成在長江干流落地大型固廢集中處理中心,其他局部地區推廣“兩園一鏈”固廢處理模式的落地;二是強化科技創新,通過企科合作、籌建國家固廢工程中心和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等措施,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三是推廣先進模式,系統梳理推廣長江大保護工作中可復制、可持續的好經驗、好做法;四是開展務實合作,與各地方政府、兄弟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多方面一道,共同投入,共同答好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記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