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位于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自古就是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
1989年10月,嘉興市桐鄉縣成為全國第一個由大電網供電的農村電氣化縣。2009年12月,嘉興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大網供電的新農村電氣化市。
在鄉村電氣化建設中,浙江嘉興供電公司通過改造升級農村電網、推廣電能替代技術、推動特色用能項目建設等方式,全面推進鄉村電氣化,與當地發展脈搏同頻共振,共同奮進。強勁的電力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海鹽通元供電所:家家用上了電灶頭
一幢幢農家別墅錯落有致,一聲聲蟬鳴此起彼伏。在浙江省海鹽縣通元鎮雪水港村,一到飯點,家家戶戶飄來濃郁的飯菜香,卻不見炊煙,也無煙火味。隨著電氣化的推進,用桔梗、枯樹枝作燃料的土灶逐步消失,電灶已逐步走入農戶家中。
8月12日,通元供電所員工陸升華和同事來到雪水港村,了解每戶人家的電灶使用情況。
“周大媽,家里的電灶用得怎么樣?” 上午十點多,村民周六寶已經開始準備午飯了。,陸升華熟絡地問道。
“很好用!以前燒柴特別嗆人,現在用上了電灶,夏天做飯身上都不出汗!”說起新裝的電灶,周六寶連聲夸贊。
過去,這里曾是一個塵土飛揚、了無生機的采礦之地。如今的雪水港村,遠遠望去是滿眼綠色。為建設好美麗新農村,雪水港村村委關停了所有的石料廠,實施復綠。為加快鄉村振興,通元供電所積極對接地方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改造升級農村電網、推廣電能替代技術等方面發揮優勢,把雪水港村建設成為真正的“全電村”“不停電村”。
其中,“柴改電”項目讓村民們直接感受到了新變化。土灶改電灶,就是在不改變土灶原貌的基礎上,在土灶底部安裝電磁灶,將以柴加熱的方式改為電磁加熱,既保留了農家大鍋燒飯的方式,也讓傳統文化“灶頭畫”得以傳承。
陸升華算了一筆經濟賬:假設一戶村民燒一頓飯大約需要6斤柴,使用3.0版本的電灶后,燒一頓飯大約花費電費0.4元,而6斤柴賣給生物質廠家可賺1.2元,完全補貼了電費花銷,還凈賺0.8元。按每日2頓飯來計算,一戶一年用電灶還可賺584元。
如今,雪水港村504戶家庭都用上了清潔環保的電灶。作為“柴改電”項目的負責人,陸升華成了村里的大紅人。“每次我一來,大家都會問我一些問題,比如這個電灶定時功能怎么用,怎樣可以更省電等等。”
電灶受歡迎,離不開通元供電所打造的專業化鄉村供電服務團隊。 此外,通元供電所還針對雪水港村的用電現狀,對線路進行了重新規劃,新增一臺630千伏安的變壓器,新建及改造線路長度約8千米,新增電桿14基。同時,他們還清理整治了“三線搭掛”隱患,優化了村內景區環境。環境好了,當地村民紛紛將自己的老房子改造成全電民宿,接待各地游客。
海寧鹽官供電所:全電智能養蠶傳承千年技藝
盛夏,太陽一露頭,氣溫就直往上躥,而桑園中的蠶房內,卻是一片清涼。9臺排風扇一齊飛轉,墻根下一排水簾上晶瑩的水珠斷了線似的往下滴,源源不斷地為蠶寶寶們送去涼爽。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周王廟鎮云龍村的養蠶織絲產業有悠久歷史,全村3500多人一半以上從事相關產業。
2009年,云龍村蠶桑生產民俗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村民們依托獨特資源,創新開展蠶桑農業、文創等新產業。
“現在是用電高峰期,家家戶戶都開空調,你們這里的電壓還穩吧?”8月14日一早,鹽官供電所員工宓桂良就來到浙江雅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查看蠶室的水循環降溫系統,仔細檢查配電箱,并向生產負責人戎鳳鳴詢問用電情況。
“好著呢!現在天氣熱,蠶房溫度不能超過30攝氏度,降溫系統是隨用隨開。桑葉儲存在冷藏室里,也不怕葉子壞了。”戎鳳鳴答道。
在宓桂良的記憶里,過去村民養蠶設施較差,養蠶的時令性就顯得格外強,一天也耽擱不得。“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通過電氣化、智能化的改造,春夏秋三季都能養蠶了。蠶房里配備了濕聯、溫控、升降智能系統,最后連摘繭子都用上了采繭機。”宓桂良感慨道。
云龍村的蠶桑園建有標準化小蠶共育室、中蠶房、大蠶房等設施,年飼養蠶種不少于1000張,現在已成為商務部規?;?、集約化蠶桑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里的智能養蠶控制系統、飼料處理設備等全新電氣化設備,讓桑葉投喂、做繭、采繭、烘繭各道工序全部實現電氣化、智能化。
云龍村全電智能養蠶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鹽官供電所提供的優質服務。示范基地建設之初,鹽官供電所對基地供電點的變壓器進行增容,將原70平方毫米粗的架空低壓線調換成120平方毫米的絕緣集束導線。該供電所為基地內部線路的布設、用電設備容量的配備提供合理可靠的用電方案,建設過程中,還專門派出客戶經理跟蹤項目進程。
“我們要助力政府建設美麗鄉村,讓百姓生活更幸福。”鹽官供電所所長汪勇說。鹽官供電所圍繞“荊斗云”鄉村旅游綜合體重點發展區域,結合目前線路設備運行現狀和潛在用能需求,將臺區變壓器改造成節能環保型配電變壓器,低壓線路分別采用絕緣導線、集束導線、地埋電纜,居民生活照明按每戶30千瓦的容量設計改造,打造全電景區鄉村旅游綜合體系。
在充足電力的支持下,去年云龍村蠶繭銷售收入達到了180萬元。全電智能養蠶,使千年技藝得以傳承,也讓云龍村村民發展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