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聯合主辦,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第22屆國資微沙龍在京舉辦。本次微沙龍主題聚焦“全媒體戰疫”,旨在進一步提高中國企業面對突發事件的全媒體傳播能力,強化中國企業責任擔當的正面形象。沙龍首次采用線下分享+線上直播的方式,線下來自企業、媒體、學界的專家學者分享了抗擊疫情中的全媒體實踐,線上超過1萬名網友參與直播互動,共同探討應對突發事件的全媒體傳播之道。
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央企媒體聯盟副主席閆永在沙龍上表示,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國資委宣傳局和新聞中心組織廣大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對接媒體資源,通過持續、廣泛、立體、有效的全媒體整合傳播和公眾溝通,為全民戰疫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此次抗疫中,央企輿論引導具有三大明顯特點:
一是全媒體傳播覆蓋受眾,實現了全過程全時空的全程傳播、全形態全接觸的全息傳播、團隊作戰全民參與的全員傳播、全渠道全覆蓋的全效傳播。疫情爆發后,國資委新聞中心第一時間搭建合作平臺、構建戰時機制,包括囊括了500位政企媒學各界人士的對接工作群,通過“3大平臺,6個虛擬團隊”的戰時團隊運行機制,國資委新聞中心向中央企業征集素材超過20000條,帶動全網發布國資國企戰疫報道140412篇,其中國資委英文網站譯發了329篇稿件,國資小新海外賬號編發了158條信息,帶動了國際媒體1.5萬條報道信息,將中國的戰疫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二是全流程服務惠及群眾,在戰疫過程中不斷適應、滿足群眾的利益需求,始終將國資央企的核心資源、核心能力、核心業務與互聯網平臺緊密結合,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增量。在國資委指導下,國網電商搭建了供需對接平臺,8572家企業發布了10028條供需信息,達成合作62億元,讓復工復產更加精準有效,該平臺也得到了國務院辦公廳的大力支持,中國政府網小程序進行了接入和推廣;國資小新聯合中國生物、中國醫師協會、人民網、央視頻、微博等共同發起康復者血漿捐獻倡議,累計收到1431人份捐助;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組織中央企業和相關單位,依托中智公司、國投人力兩家央企專業優勢,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地區勞動力三類重點人群就業,集中開展“抗疫穩崗擴就業、國資央企在行動”大型網絡招聘活動,97家央企和3萬家各行業領軍企業發布招聘崗位110多萬。
三是全方位互動溝通公眾,不做單向傳播,注重雙向互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發布新聞,而是營造話題、設置議題,真正形成全社會的價值認同、心理認同。國資小新發起的#抗擊疫情 央企行動#微博話題閱讀量24.2億、抖音話題觀看量8.6億、快手話題觀看量11.6億,#央企復工者聯盟#話題閱讀量1.7億,#治療性新冠特免血漿制品投入臨床#微博話題閱讀量5億,實現了全民參與的傳播效果。
講好故事、做好服務、搭好平臺……
國資央企全媒體戰疫戰果顯著
在抗疫過程中,中央企業屢屢制造刷屏級傳播事件,中建集團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總編輯汪時峰介紹了中建集團全媒體抗疫的運營實踐。中建集團全方位報道了積極投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履責擔當的事跡,將宣傳報道定位于“ 建證戰疫”的主題,探索了內容運營掌握傳播主動權,品牌管理堅守統一內核,傳播運作實現“破圈”效應,組織搭建形成指揮有序戰時體系的融媒體傳播模式。
在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方面,中國電信新聞宣傳處處長劉暉平分享了相關做法:疫情期間,中國電信全媒體堅持“快(頻率上快速傳播)”、“實(內容上接地氣)”、“全(8個新媒體平臺)”、“新(形式上視頻+直播)”、“聯(組織上矩陣聯動)”,實現了傳播效果的大提升。劉暉平認為,臺前可見的傳播效果離不開背后先進平臺的支撐,以大數據、AI技術為能力,實現全媒體的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智能生產、高效運營。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黨組宣傳部(企業文化部)部長呂大鵬認為,新聞宣傳要不失時機地高度配合企業生產主線,主動打造熱點。中國石化黨組宣傳部提前介入重點工作策劃,當好生產經營傳播“大軍師”,主動策劃“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等熱點話題;建立企業新聞社,形成新聞發布“長流水”;巧用“我有…誰有…”石化體標簽式傳播,打造新聞“放大器”;當好工業題材大眾化傳播的新聞翻譯官;內容與平臺定制化,打造信息傳播“加速器”等創新傳播手法,實現高效傳播。提到如何做好“內容與平臺”定制化,呂大鵬認為,時效靠微博、深度用微信、感性發視頻、公益開直播。
國家電網英大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王樹民分享了國家電網依托自主傳播陣地,全程跟蹤、即時發布等做法。融媒體生產技術平臺、新聞信息傳播平臺及媒體大數據中心成為戰疫新聞生產的“大腦”和指揮中樞,推進廣泛互聯,實現人員互聯、內容互聯、技術互聯、設備互聯、場景互聯、數據互聯。同時,讓專業生產與個人生產相結合,鼓勵全員參與,在線生產。主動設置議題,引導輿論,回應關切。
針對疫情期間的穩定就業、人才發展,中智公司品牌文化部(新聞中心)部長、新聞發言人羅萌分享了中智公司充分利用新媒體線上傳播優勢推動就業的實踐。中智公司開展“國資央企在行動”大型網絡招聘活動、搭建云招聘平臺;在線推出《抗疫穩崗擴就業——對話央企負責人》系列訪談節目、《我是名企面試官》人物專訪;積極拓展線上培訓市場以及疫情防控期人社政策宣講、解讀;通過積極聯合200家主流媒體以及中智162家自媒體組成的矩陣進行信息的發布,受眾覆蓋范圍廣泛,整體閱讀量突破2000萬。
用戶思維、內容生態、技術融合……
媒體平臺應對疫情各出大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策劃部召集人王健表示,央視頻以用戶為核心,不斷探索新業務新形式新手段,將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新媒體產品的功能與價值、以及用戶的需求與喜好進行有效對接,逐漸成就了一條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疫情期間,央視頻打造了多款以用戶為中心的爆款產品,如“與疫情賽跑——兩神山醫院建設”慢直播回應公眾置身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之中對自身參與感的需求,成為鼠年開年首個現象級傳播的經典案例,全網合計觀看量超過1.3億人次。央視頻攜手國投集團,與國務院國資委共同合作,啟動“春暖花開 國聘行動”大型線上“云招聘”活動,引來萬家企業入駐,提供百萬個職位,簡歷投遞超400萬份。
新浪微博政務運營總經理李崢嶸講道,微博平臺獨有的廣場屬性、豐富的產品矩陣和多元化內容生態,矩陣賬號協同能力及專業的議題設置能力,在疫情期間助力400多家央企官博成為了“力量集聚中心”、“熱點發酵中心”和“創新互動活躍板塊”,不僅充分展現了央企的責任與實力,更為抗擊疫情注入了中國速度與中國自信。
智能互聯時代,技術與媒體的聯系愈發緊密。一場疫情大考,央企承擔著實業建設和文化輸出的雙重使命,正面臨媒體融合的機遇和挑戰。在新華智云媒體大腦副總裁商艷青看來,疫情促使傳媒業務加速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演變,這改變了新聞生產邏輯和呈現方式,形成真正融合的“全媒體觀念” 。媒體大腦智能化技術在傳媒領域的落地,加速了智能化對企業傳播全生態鏈條的滲透,帶來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能夠從信息采集、分發、傳播、管理、監察等多角度為央企提供媒介支持;先進的數據化、智能化和產業化特點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企業經濟和人力成本,同時最大程度的提高智能化媒介生產和傳播能力,迅速推進央企的全媒體建設進程,增強影響力和引導力。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董關鵬通過遠程連線,分享了5G時代大企業新聞發布的前奏、前瞻與前景。面對5G時代的力量、機遇與挑戰,他點贊了國資央企在熱點話題設置、好故事挖掘、平臺搭建、線上運營等方面的突出表現。他將5G時代的傳播特點歸納為高速輿情、百變輿論、視頻為王、持續創新,同時提出5G時代的5點傳播新規律:24小時輿論非理性規律,碎片+滾動的輿論引導規律,移動互聯平臺優先的引導規律,海量信息的定力、毅力、耐力規律,移動互聯時代的話語風格規律。
截至目前,國資微沙龍已連續舉辦二十二屆,主題分別是:“微運營:轉型與融合”“微社區:海外社交媒體傳播”“微互動:講述國企新故事”“微引導:輿論生產力”“微公益:小新益起來”“新互聯:政企媒互聯之道”“微管理:政企管理的移動互聯網化”“微數據——當新媒體運營遇上大數據”“互聯網+”“一帶一路微傳播”“微表達:新媒體如何做到10萬+”“客戶端:陷阱與前景”“知識新分享 —— 讓溝通更專業”“新媒體互動時代:智能化服務的春天”“當新媒體遇上人工智能”“新媒體創意策劃”“新媒體時代的故事化表達”“新媒體流量營銷”“做不一樣的官微”“上頭條·抖爆款”“新傳播 快行動”。 通過國資微沙龍,國資委新聞中心搭建起意見對話、資源對接平臺,推動政府和企業實現互聯互通、整合資源、聚合服務、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