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意義上的“征信”,實際上是指一個獨立于第三方的專業化機構,依法收集、整理、保存企業、個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征信服務的一個活動。在現代社會,個人征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體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例如信用良好可以更容易獲取網絡貸款,而且提升額度更便捷;信用好的用戶,可以享受免押金訂酒店、借書、租車等服務;未來的小額借貸應該也會隨著信用的普及而蓬勃發展。
中國征信體系是由“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政府方面主要是人民銀行征信中心負責的國家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市場驅動的征信服務,包括市場上的一百余家企業征信機構和幾十家信用評級機構。
融360|簡普科技《維度》調查:2019年個人征信系統日均查詢量657萬次
央行征信應用場景最為廣泛的是在金融系統,涉及金融機構貸前審批、風險定價及貸后風險管理等各環節。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的每一筆貸款審批、每一張信用卡的發放、每一個客戶的風險預警、每一筆不良貸款的清收,都離不開央行信用。
融360|簡普科技《維度》調查發現: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統已經收錄10.2億自然人、2834.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信息,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個人和企業征信系統分別接入機構3737家和3613家,基本覆蓋各類正規放貸機構;2019年,個人和企業征信系統累計查詢量分別為24億次和1.1億次,日均查詢量分別為657萬次和29.6萬次。
作為個人信用情況的“經濟身份證”,個人征信的應用范圍已經十分廣泛。在使用場景上,根據央行對2020年二季度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原因分類統計,42.6%的查詢用于貸前審批,52.6%用于貸后管理,4.8%用于擔保資格審查等其他目的。
融360|簡普科技《維度》調查:2019年個人征信系統日均查詢量657萬次
不過,盡管使用場景廣泛,生活中仍有許多人未曾主動查詢或運用征信報告。融360|簡普科技維度調查數據顯示,25.24%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查詢過個人信用報告。實際上,央行征信中心每年提供兩次個人信用報告免費查詢服務,定期查詢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同時避免一些意外事件導致自身信用受損而不自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體系已經由傳統經濟向信用經濟方向轉變。個人征信記錄對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一個人的信用記錄一旦產生污點,也會帶來很多麻煩。個人征信體系在未來逐漸的完善和發展有利于推進信用社會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