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袁海波有他的優勢:當過農民工,幫過農民工,也更懂農民工。
2010年,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年僅19歲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鎮小伙袁海波高中會考一結束,便遠赴浙江義烏打工。
賣過五金、擺過地攤,最后在一家服裝廠從流水線一般員工成長為車間管理人員,袁海波靠奮斗改變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工作之余,袁海波沒有忘記自己的農民工兄弟,先后介紹幾十人來到義烏務工。2018年,袁海波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我來自基層,要為基層代言,光有熱情沒有能力可不行。”自學法律、積極參加履職培訓,袁海波很快進入角色。每次人大代表集中調研,袁海波盡可能不請假。“只有開闊視野,才能更好履職。不深入調查研究,就不能發現人民群眾真實的困難和問題,也就提不出具有建設性的好建議。”閉會期間的廣泛調研,讓心中有數的袁海波在人代會期間踴躍發言、提出建議。
到了國慶、春節這樣的假期,袁海波與農民工或是座談、或是餐敘,更加忙碌。一次,袁海波發現一對夫妻為了孩子教育被迫返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引起了他的關注。先后走訪化妝品行業、電子行業、五金行業、服裝行業后,袁海波發現這并非個例。“孩子學業荒廢了,賺再多錢也沒意義。”袁海波說,現在的父母普遍更加重視教育,可是在打工地公立學校進不去,私立學校價格高,讓農民工只能返鄉,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沿海制造業領域的用工荒。
“讓年輕人既要出得來、又要留得住。”袁海波告訴記者,年初人代會,他提出公立學校應給予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定入學名額的建議。今年9月,教育部給出反饋,決定在沿海地區先行試點。
從只關心薪酬,到更注重周邊配套環境和今后學習發展空間,袁海波更懂年輕農民工需要什么。“年輕的時候,該出去見世面、學技術,富口袋也富腦袋,隨著年紀的增長,可能不少人還是會返鄉。”今年6月,在外奔波了9年的袁海波決定返鄉,創業項目仍然沒離開農民工工作——組織農民工做崗前培訓。“企業需要、農民工需要,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也需要。”袁海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