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上午好,吃過早飯到村部領紅包……”1月17日,農歷小年,被譽為“紅包村”的河南沈丘縣槐店鎮大王樓村的大喇叭中傳來了村黨支部書記王學奇的聲音。
上午9時許,在大王樓村村部大院里,一年一度的發紅包活動開始了。“大家按順序來,每人150元,一共2151個紅包,人人都有份。”村干部王和平邊發紅包,邊招呼著大伙兒。
“俺村從1980年開始為群眾發放紅包,至今已有四十來年了。”
81歲高齡的大王樓村原黨支部書記王觀義告訴記者。
王觀義回憶說,1977年,在時任大王樓村黨支部書記楊殿元的倡議下,由他和王培斌組織,籌資興建了村辦集體企業銀粉廠。1980年,銀粉廠開始有了“家底兒”,村“兩委”決定,每年春節向每位村民發放20元“紅利”,從此揭開了每逢春節發紅包的序幕。
王觀義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別看第一次紅包金額僅為20元,但群眾領紅包時特別激動,因為那時候一名國家正式干部每月工資才幾十元。按一戶5口人計算,一家能領100元的紅包,大家相當心滿意足。當時,村里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小紅包,過肥年,外村群眾都眼饞。”
此后,隨著銀粉廠效益不斷增加,紅包的金額也逐年增加,從20元、50元到100元,再到現在的150元。
“今年春節,村‘兩委’原本打算在去年發150元的基礎上增加到200元,但由于村里飲水井改造,新投資40萬元重新打井,只好還按去年的標準進行發放。”王學奇說,屈指算來,大王樓村已為村民發放紅包500多萬元,僅今年就有322650元。
“在俺村,每年春節領紅包,大伙兒早已習以為常了,外村人挺羨慕的,背后稱俺村為‘紅包村’。”槐店鎮紀委書記范留勝也是大王樓村人,對村里發紅包的傳統很是自豪。
范留勝告訴記者,這些年,除了銀粉廠,大王樓村又相繼成立了槐山藥種植合作社、紫薇種植合作社、軟籽石榴采摘園,引導群眾發展高效農業;同時借助緊靠縣城的優勢,同步發展商業、加工養殖業。村集體經濟壯大了,群眾的腰包鼓了,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2016年,大王樓村被認定為全省首批“百縣萬村示范工程”示范村,去年又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村。
“鄉親們,今天是小年,我代表村‘兩委’給大家拜個早年,同時承諾,村‘兩委’將繼續帶領鄉親們發展多種經營,致力鄉村振興。咱村發紅包的傳統會繼續下去,紅包會越發越大!”大喇叭中再次傳來王學奇的聲音。(記者趙春喜通訊員王向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