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就有人為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安全性很多人一直爭論不休,有說日系車應試皮薄的,有說大眾皮厚的。所以《懂車試驗場》用高速碰撞測試來驗證,到底是中保研成績更好的豐田真安全,還是中保研翻車的大眾真不安全。雖然結果有些不盡人意,但是仔細研究過后其實還應該有其他的解釋。
碰撞結束后,媒體根據觀察描述兩車狀態——卡羅拉車身有多處變形、A柱表現比速騰差一些、車門鎖死,而速騰車身同樣多處變形,車門可以打開?,F場圖片來看,兩款車受損程度基本達到報廢。究竟哪款車更強?通過這場碰撞測試能不能得出客觀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衡量標準單一,專業程度有待提升
主持人對這場碰撞測試的結果是:速騰完勝卡羅拉。碰撞測試的結果我們先不討論,從碰撞流程、方式、標準和解讀視頻中,漏洞一個接著一個。
在官方機構中最為嚴格的C-IASI(中保研)碰撞測試中,包括車內乘員、行人、車輛輔助等在內都是衡量車輛安全性的標準。以最近備受大家推崇的中保研測試為例,實驗和評價規程足足有16項,隨便點開一個便有10幾頁的說明。在權威性和專業性上,中保研要遠遠高于媒體的碰撞測試,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便無法與專業機構相媲美,但常規的調試及說明總應該有。很遺憾,我們沒有看到。
同時,從衡量標準上來看,這場測試十分“偏執”。整個過程中,僅對車身結構進行了對比展示。這也很好理解,常人衡量安全與否的標準就是用肉眼來判斷。比如路上偶遇事故,“哪輛車被撞得更慘,誰就更不安全”的觀念一定先入為主。于是,面向公眾的媒體也自然站在大多數人的角度用車輛的結構狀態進行安全判定。
當然,這也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但“片面”顯而易見。這樣的做法在業內人士看來,既是對公眾的不負責任,也對碰撞雙方車輛造成了名譽上的損害。而回到對撞車輛本身,之所以中保研、中汽研等機構沒有選擇以兩車對撞的視角來評價安全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產品之間存在著諸多不可控的變化因素。
本次碰撞的速騰與卡羅拉就是很好的例子。速騰的車身尺寸要比卡羅拉長118mm,整備質量也比卡羅拉重了45kg。在以嚴謹著稱的專業碰撞測試中,這些看似很小的差異絕對不能忽視,它們會對測試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此,節目視頻也并未進行針對性說明。此外,碰撞之前,車輛的調試狀態僅用不到1分鐘的混合剪輯進行展示。相關調試標準,主持人也并未用語言說明。
因此,從前期準備到碰撞后的評判,這場碰撞測試都有太多提升的空間。
對撞之后,分析僅是“一面之詞”?
既然撞都撞了,我們不妨看一下這則引起車圈轟動的碰撞視頻到底有什么參考價值。在節目對碰撞后的車身結構分析中,最主要的不同在于速騰和卡羅拉車頭潰縮區域、A柱表現及車門狀態。
先來看速騰和卡羅拉碰撞后的整體狀態。主持人在描述速騰時說,整體框架比較完整,整個侵入量應該不大,大家不要看說整個車頭撞的這么慘,車的前部主要是用來吸能的。隨后,主持人在描述卡羅拉時說,卡羅拉感覺入侵的程度要比速騰嚴重得多,尤其這一部分的潰縮量特別大,包括防撞梁都參與到了整個吸能,A柱表現要比速騰差一些,車門完全拉不開。
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說到豐田與大眾兩個品牌在安全理念上的不同。在兩大車系的理念中,日系更重視人員保護,這不僅包括駕乘人員,也包括行人。而德系更注重車輛本身的完整程度,經常以加重車身來增加撞擊力度。本次參與碰撞的速騰就是25%加強版本。因此,兩款車在碰撞吸能上也有不同的表現。這一點從碰撞時駕駛位假人的慢鏡頭就有明確體現。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從視頻3分10秒開始到3分16秒結束,對速騰和卡羅拉車內假人狀態有慢鏡頭和正常倍速的展示。速騰車內假人通過慢鏡頭可以明確的是,假人頭部正中氣囊中心??_拉正常倍速展示也可以看到假人頭部正中氣囊中心。但區別在于,頭部與裝上氣囊的力度不一樣,卡羅拉車內假人的頭部保護做的要好一些。這也正是卡羅拉潰縮區域看起來要大的好處。
而對于兩車車門狀態,該配置下的卡羅拉本就不帶自動落鎖和解鎖功能。碰撞前車輛四車門完全處于鎖死狀態,碰撞后自然也不會解鎖。這樣的好處是車輛在翻滾狀態下,能夠防止將車內人員甩出車外,造成更嚴重的損傷。足夠專業的主持人為什么還在檢查卡羅拉狀態時,發出“奇葩”的評價?
總而言之,實力到底行不行只看表面真的看不出什么,而且這場測試在專業性、權威性和客觀性上,都有明顯不足。尤其在車輛變形程度數據和入侵數據方面,沒有給出全部的受損數據,也沒有經過詳細對比。結果也沒什么意義可言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