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自古以來便代表著尊貴與奢華,如今更是承載著現代人的身份認同與情感寄托。然而,國內珠寶市場魚龍混雜、以次充好的現象屢見不鮮。消費者滿心歡喜,花費不菲的價格,稍不注意買到的“耀眼璀璨”的珠寶,卻有可能是假冒仿冒產品。
假冒偽劣“橫行”,知名品牌也遭殃
現今在珠寶市場上魚龍混雜,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假冒偽劣產品以次充好的現象頻頻發生。去年6月上旬,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專項監督抽查發現,11批次產品存在以假充真的問題。一些不法商家用廉價塑料假冒琥珀,用玻璃、大理石假冒和田玉,用玻璃或石英巖玉假冒水晶。
去年11月中旬,廣州白云警方破獲了一起通過直播帶貨,銷售假冒珠寶商品案。搗毀一個售假窩點,涉案金額近500萬元。警方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通過偽造某珠寶品牌授權書,入駐直播平臺商城成為商家。
大品牌的珠寶飾品因其品牌信譽及在產品質量上有保證,而成為消費者購買珠寶時的首選。但市面上存在數量眾多的山寨小作坊,它們仿造、假冒知名品牌產品等違法現象十分猖獗。前陣子就爆出,有不法分子抄襲仿冒香港四大珠寶品牌之一六福珠寶原創的「風生水起風車黃金擺件」,該仿造品雖然外觀相似,但無論貨品造工,甚至包裝盒的質量均十分差劣,成色及重量亦難以確定。不法分子魚目混珠,致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上當受騙,利益受損。
不僅如此,2019年9月,深圳一公司生產銷售假冒品牌珠寶,涉案金額3億余元。數額之大令人咋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折射出的現象是,中國每年數以萬噸計的假冒偽劣珠寶流通上市。
假貨泛濫,最受傷的還是消費者
仿造、假冒、劣質的珠寶首飾在市場上泛濫,首先受害的是廣大無辜的消費者,他們為行業亂象直接買單,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輕顧客,看到小紅書、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推廣的各種“金光璀璨”的珠寶首飾,或者被各路高顏值網紅“曬同款”的熱潮所迷惑,忍不住就剁了手。殊不知,這些首飾卻是一些標著“高端定制”字樣的“同款”珠寶,或者是由來路不明的小工廠仿冒,實際價值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其次,從長遠來看,假貨泛濫傷害的是消費者對中國珠寶行業的信心。大多數消費者缺少珠寶專業知識,對珠寶品質的鑒別能力較低,選購時為了避坑,往往傾向于選擇大品牌。當一些仿冒大品牌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會便會陷入真假難辨的困擾中。而某些品牌也在欺詐消費者時,消費者就會漸漸對整個行業失去信心。一旦整個消費群體失去信心,那么這將會給中國珠寶行業帶來難以逆轉的負面打擊。
商家依法維權,消費者更需擦亮眼
令人欣慰的是,執法部門正加大對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上述涉案3億元的制假售假珠寶案嫌疑人去年于印尼被捕,并被警方押解回上海。執法部門的舉措,極大地打擊了不法分子囂張的氣焰。
另外,不少珠寶品牌在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也在積極維護市場秩序,努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面對不法分子抄襲仿冒行為,另一四大品牌周大福珠寶不時針對其專利產品被不法分子仿造、銷售近似的產品情況下發出聲明,稱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的權利。而六福珠寶就上述仿「金風車」事件亦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其原創產品皆有知識產權保護和質量保證,并將依法維護品牌及消費者的正當權益。網友紛紛轉發點贊,表示支持原創,支持維護品牌合法權益,譴責抄襲仿冒違法行為,可見大眾對于珠寶市場假冒偽劣等現象深惡痛絕!
除了政府和商家的努力之外,消費者也要提升珠寶首飾的辨別和鑒賞能力。在購買前要了解珠寶的品牌信譽情況,多查找相關資料。選購時要保持理性,不要陷入低價陷阱。購買時要看商品標簽、鑒定證書是否一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亦要留意是否提供足夠售前及售后服務,留意銷售商取得的認證資格。付款后一定要索取并妥善保存好發票或者銷售小票,一旦發生侵權情況,要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協會以及行業投訴站投訴,必要時也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