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1年,新勢力造車已經進入了“下半場”的較量。第一批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已經實現量產并上市融資,而第二批造車新勢力同樣正加倍努力,爭取早日將“造車”的目標真正落地。作為后入局者,小米和百度都是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造車新勢力,小米更是于9月1日在北京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小米汽車有限公司。
此時,距離小米宣布造車、百度的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已過去五個月的時間。兩家互聯網大廠在造車的賽道上幾乎同時起跑,但各自的進度卻并不如時間軸上看著那么同步。
百度:手握多方資源,集度項目推進迅速
眾所周知,目前百度擁有的集度汽車脫胎于百度與吉利的合作之中。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百度就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由持股占比來看,百度是集度汽車未來的實際主導者,而吉利則更多的是一個戰略的合作伙伴和一個投資方。具體來說,就是百度在整體上負責端到端的服務,無論是軟硬件都由百度主導進行,吉利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會在硬件方面,配合百度對產品的設計要求開展相關工作。在技術思考、對接和產品商討方面,雙方會更高頻和深入的合作。
而在8月1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也為集度汽車親自預告打call,集度汽車自此正式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根據李彥宏的說法,集度汽車將集合百度目前所有最先進的無人駕駛和智能座艙技術,是百度將其技術快速推廣至市場的一次“試水”。
百度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擁有業內頂尖的科研和開發能力,旗下的Apollo自動駕駛是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截止目前,Apollo測試車隊規模已達500輛級別,獲得專利數2900件,在世界范圍內的近30個城市開放道路測試,測試總里程超過1300萬公里,是全球唯一一家實現千萬公里級路測積累的中國企業,目前Apollo日增里程4萬公里,相當于每日繞地球測試一圈。
而吉利則被消費者們戲稱是“國內汽車行業中最會賣車的企業”,其銷量一直領跑自主品牌陣營。這其中不僅是因為吉利擁有較為領先的市場經營策略,更多在于吉利本身就擁有過硬的質量。從收購北歐著名汽車品牌沃爾沃,到
星瑞(參數|圖片)、
星越L(參數|圖片)、
極氪001(參數|圖片)的發布即爆款,吉利這幾年可以說是掌握了“發展密碼”,前途一片光明。值得一提的是,備受矚目的極氪001,其平臺架構采用的是吉利的SEA浩瀚架構而集度汽車的首款車型,同樣將采用SEA浩瀚架構。
有百度和吉利這兩位實力“奶爸奶媽”,稱集度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也毫不過分。而在供應鏈方面,從七月底開始,集度就以一些列輕量化的“簽約會,交流會”的形式公示了各種關鍵信息。7月20日,瑞薩電子到訪集度汽車上海虹橋辦公室,沒有過多的宣傳,一張兩家企業負責人之間的“歡聲笑語”照被曬到了集度的微博。這條微博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瑞薩科技是世界十大半導體芯片供應商之一,在諸如移動通信、汽車電子和PC/AV 等領域都獲得了全球最高市場份額,是名副其實的市場龍頭企業。
8月3日,一碗大碗寬面和“一個重量級的合作伙伴”同樣被PO在了集度的微博上。經過各方打探,我們得知原來是集度CEO帶領供應鏈和質量團隊去了寧德時代的總部,并與寧德董事長曾毓群教授和團隊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這幾根喜感的面條相信就是出自寧德時代的食堂師傅之手。結合此前的消息看來,集度汽車或將使用寧德時代在7月底發布的“鈉離子電池”。能夠讓電池行業的老大給自己下一碗寫著祝自己成功的面條,集度這面子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8月6日,集度汽車一改神秘的點到為止的信息公布方式,大大方方的承認了與德國大陸集團的簽約儀式,雙方將發揮各自技術與資源優勢,在智能電動車、智能網聯與自動化駕駛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將融合前沿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首款集度產品加速落地。對汽車有過了解的朋友就知道,這個大陸集團不僅是世界第四大輪胎制造商,你能從電視廣告,路邊修車店乃至一級方程式的現場見到它的品牌;它還是全球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與博世、采埃孚等被視作Tier 1的頭部企業。
很明顯,有百度和吉利為其牽線搭橋,無論是汽車基本的硬件配置,還是后期研發所需要的科研攻堅能力,集度都有著豐富且深度的資源庫可供其調用。從最新消息來看,集度已經進入了首款產品的風洞測試階段。僅僅用了18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對于首款產品的外觀研發并正式進入測試階段,集度的“后勤保障部”已經開始逐漸發揮它的強勁實力,為集度向前邁進的腳步不斷夯下堅實基礎。
小米:為了造車夢,一通“買買買”
作為造車新勢力中最不缺話題的企業,小米最近一段時間的日子可不太好過。
先是小米最新旗艦機型小米11被大量用戶吐槽發熱嚴重,甚至出現了手機主板被燒壞和用戶被燙傷了手掌這樣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的新聞,而后曾被作為其核心賣點的操作系統MIUI也出現許多BUG,嚴重影響用戶的使用和體驗。
這還沒完,小米開放的社區環境是不少“米粉”最引以為傲的東西,只要是小米的用戶都可以對MIUI的發展建言獻策,但近日小米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想要發言就得完成KPI考核,其社區管理者還拉黑因失去資格而頗有微詞的用戶,這招致許多小米的用戶怒噴小米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想把用戶變成連工資都不用給的免費勞動力”。
手機業務是小米這個龐大商業帝國的立足之本,但手機領域的輿論風波似乎并未影響其新開拓的造車事業,除了文章開頭所提及的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近兩個月來小米在汽車行業的其他動作依然不斷。以至于不少用戶都在雷軍有關小米造車的微博下評論:還擱這造車呢?你手機造明白了嗎就跑去折騰汽車了?
既然是造車,未來新車的動力來源——電池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小米不具備自主研制電池的能力,買一家生產電池的企業不就行了?7月30日,剛剛發布量產的無鈷電池的蜂巢能源(長城汽車品牌旗下的動力能源公司)宣布獲得了包括多家投資機構在內的高達102.8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銀投領投,聯合投資機構中就包括小米集團。
而在7月31日,贛鋒鋰電母公司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為優化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治理結構,進一步發展贛鋒鋰電業務, 贛鋒鋰電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產業投資方。而就是此時,小米產投(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注資7500萬元,將贛鋒鋰電3.51%的股份收入囊中。
至于未來新車大概率出現的高智能化趨勢,小米同樣是靠買買買來將其涵蓋了。7月9日,小米并購了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著一定研究的深動科技,這個收購公告直到8月25日才由小米公司正式發出。而在此之前,小米已經通過“買買買”的方式,投資或并購了多家關于汽車智能化的企業。
不難看出,小米在造車這件事上基本延續了造手機時的思維邏輯——沒有就買過來。這也讓小米在整車制造的供應鏈方面儲備了較為豐富的資源,但造車很明顯不只是硬件的堆砌那么簡單。即便是一臺小小的手機,也需要系統來對其硬件進行調動配合,才能發揮硬件的最強實力,“雷布斯”做手機出身,自然不會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所以直到現在,小米仍然在招聘汽車研發和調試的相關工作人員,甚至雷軍都得親自下場發布招聘啟事,可謂是真正的“BOSS直聘”。
寫在最后
今年以來,以小米、百度等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入局汽車領域,讓造車看點更加豐富。相比已經站穩腳跟的“蔚小理”,后入局的它們不僅要面臨市場將其與這些新勢力頭部企業進行對比,還要面對傳統車企這些“老油條”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車的奔跑速度似乎比小米更快,進度也更為超前。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媒體發布的消息來看,小米汽車有限公司的核心高管團隊中,并未出現汽車行業相關的人士,這或許也從一方面反映了小米的造車之路,并不如雷軍所設想的那樣簡單。兩家造車“新”新勢力是否能像它們的前輩一樣在汽車領域打造出一個現象級產品,實現它們當初定下的目標,這都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圖:網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