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大道至簡”,西方人也提倡一種“極簡精神”,由此可見,在對待人生的態度上,東西方都認為,“敢于舍棄”是比“無限獲取”,更高一等的境界。而我們今天請來的這位對談嘉賓,Coach Jade(VLM學院合伙人),就是難得的一位能夠堅持內心,把人生“化繁為簡”的“高人”。
Jade畢業于全美排名前十的杜克大學FUQUA商學院,擔任過MBA招生面試官、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職業發展中心主任兼首席咨詢師,此外還擁有著20多年的高管經驗,目前任職VLM學院(合伙人),擔任Life Coach一職,總之,翻開Jade的履歷,你會發現,不論從學業到職場,都是“商業精英”中的“高配”,可謂是光輝奪目,令人艷羨不已。
年輕的Jade也一度對這些“輝煌戰績”引以為耀,然而隨著閱歷的增加,Jade漸漸發現,這些“外在光鮮”不過是給別人看的,并非自我價值的真正體現。所以一個人要想真正發揮自我潛能,完成自我實現,就必須放下“光環”,帶著一種“空杯”心態去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成功?
于是,Jade毅然放棄了“商業強人”的“開掛人生”,轉型成為她真正擅長和熱愛的Life Coach即“人生教練”。
那么,為什么在別人都向著市場、商業“激流勇進”的時候,Jade要回歸教育,選擇另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呢?她又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自我的探索,職業的轉型,以及對人生的重新選擇和規劃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對談Coach Jade,聽聽她對“個人成長與教育觀”的一些獨家看法。
Coach Jade(VLM學院合伙人)
話題一:追趕“出國潮”:千禧年前后,選擇赴美留學
主持人:Hello Jade,很高興能邀請到你來到本期節目。剛才我們已經簡單跟大家分享了你這些年來的從業經歷,從國內到國外,從商業高管到清華大學的首席咨詢師,如今又成為了VLM學院的合伙人,擔任Life Coach……您的職業生涯可謂是既豐富多彩又充滿了變動和挑戰??!所以我特別想知道,您這份敢于主動尋求變化的勇氣,是怎么培養起來的呢?
Jade:主持人好,我也很開心能夠參加這個節目,跟大家做一些學業、職場和人生規劃方面的分享。
您提到我的這個職業生涯“很能折騰”啊,確實是這樣,我覺得這主要跟我的性格有關,因為我本身就是典型的“外傾型”性格,就是我一定要走出去,跟人相處,跟這個社會交流,把整個人的能量釋放出去,我才覺得很享受。所以可能別人覺得挺困難、挺挑戰的一個事,反而能激發我的興趣和斗志。
就比如說我去美國留學這個事吧,那會兒大概是2000年,我當時差不多工作6年了,在國內一家頭部招聘公司,職位也做到了市場總監和上海大區銷售經理這個位置,應該說是事業發展的還算不錯了吧,周圍人也都都夸你年輕有為啊,但我自己卻總覺得不滿足,感覺整個人有點處于停滯狀態了,就沒往上走。然后那會兒正好是趕上“出國熱潮”,我就想著,要不走出去看看呢?你不能總守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自我感覺良好吧,你得走向國際,才能看清自己在這個世界,在你所在的行業當中的真實位置。
主持人: 你好清醒啊,我覺得很多人都是在事業不順的時候才會尋求轉變,可你卻能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開始有危機意識和國際視野,這一點真的很讓人佩服。
Jade:(笑)沒什么值得佩服的,其實我當時放棄高薪職位,出國讀MBA,也是有很多現實考慮的。你也知道我當時讀是美國杜克大學的商學院,這個商學院的MBA,一度是超過哈佛和芝加哥大學的商學院排名,位居美國商學院首位的。再加上當時那個年代,“倒掛”很厲害,我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當時杜克大學商學院畢業后的平均工資,我留在美國拿到的薪水,應該是國內的5-10倍吧。所以我當時就想著,既然我都出去了,還讀了名校,那我就肯定要留在美國拿高薪,就沒想過再回國。想想那會兒我也挺瘋的,把車都賣了,衣服也送人了,自信滿滿地要在美國站穩腳跟。
話題二:美國留學生活:名校MBA,究竟給你的人生帶來了什么?
主持人:結果呢?出國后的經歷,是符合了你預想的憧憬呢?還是跟預期有一定的落差呢?
Jade:落差太大啦,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ㄐΓ?/p>
一個是沒想到讀書竟然比工作還累!我們那會兒每晚睡5個小時都算多的,很多時候都是通宵學習,壓力真的太大了。再加上剛到美國,沒有朋友,生活上也是各種艱難吧,什么都需要重新適應,所以留學的頭半年,真是過的極度痛苦,都想打退堂鼓了。不過好在我本身還是那種特別“敢闖”的性格,就遇到困難就解決,就完了,不會說特別“怕事”,所以咬咬牙也就熬過去了。
主持人:那你當時為什么要克服這么大的困難去讀這個MBA呢?僅僅是為了給事業助力呢?還是有別的更多的考慮呢?
Jade:就像我剛才說的,本來我想的是讀了一個名校的MBA,可以幫助我以后在管理這個行業里走得更高,但真正去了美國,回歸校園讀書之后呢,我覺得我收獲最多的,反而不是這個學位的光環,而是這段難得的,能夠在校園里安靜讀書,能夠好好跟自己相處的時間。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還是覺得讀MBA這兩年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它讓我有時間停下來去思考:我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應該開始做什么樣的事業。
我原來一直認為,高管是事業成功的典范,可當我讀了MBA之后才發現,它帶給我的真實的生活狀態,永遠是巨大的壓力和無窮無盡的事務,而真正的生活卻被壓縮成很小的一部分。我們那會兒就已經買了那種管理時間的設備,要把你的時間每天按小時、甚至按分鐘去計算,否則你根本就做不完所有的事。我當時體驗了這種大都市的快節奏生活,我才發現,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雖然看起來很光鮮,但我自己一點都不快樂。那段時間,讓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刻,反而是發生在學業和職場之外的,比如每天在出租屋里做完功課,對著窗外的自然風光,獨自放空,真正讓身心都慢下來,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時刻,真的是至今回想起來都還覺得很難忘。
所以那時候我才頓悟,其實我可能更享受這種田園式的慢生活,可以在工作之余做很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梢哉f,正是這個時候的一個自我發現,直接影響了我十年后的人生規劃,比如移民啊,離開商業,投身到教育啊,等等。所以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這段時光,我覺得這種自我發現,它可能比所謂的名校光環和讀書本身,更有價值。
話題三:畢業選擇:究竟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重頭再來”?
主持人:所以你是因為不適應美國的這種快節奏生活,才改變初衷,又選擇了回國嗎?
Jade:怎么說呢,在第一年找完實習,求職探索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美國這些商學院培養出來的這些學生,其實絕大多數就相當于技術工人吧,大部分人出去做的都是分析師或者管信息、管項目,都不是跟人直接溝通的工作,而我在國內已經經歷了國企、外企到直接管理分公司這些過程,現在在美國如果又要從頭做起,我就覺得自己是在倒退??墒窃诿绹@個社會呢,你作為一個外國移民,要是一上來就做銷售或者是市場這種跟人或者文化交集非常大的工作,這個難度又太高了,所以你看大部分留學生或者亞裔從事analyst的居多,就是因為人際關系簡單??傊?,當時美國的就業環境跟我最初預想的不太一樣,我就覺得還不如回國發展。
當然,另一方面還有家庭原因,父母當時年紀漸漸大了,我畢業那年又正好是2003年,趕上國內鬧“非典”,我就很擔心家里人,所以綜合了職業上的和親情上的這種種考量吧,一畢業我就毅然決然地回國了,一點留戀都沒有!
說到這我要順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經歷,因為當時鬧“非典”嘛,回國的航班上幾乎都是空的,所以我當時就感覺自己是“包機”“躺著”就回國啦?。ㄐΓ?/p>
主持人:(笑)你還真是挺“敢”啊,也不害怕病毒,也不擔心未來,就整個人總是很松弛、很樂觀的一個心態。不過你當時也算是時隔兩年,重回職場,就沒有什么焦慮和顧慮嗎?
Jade:說真的,剛回國的時候我還真是挺有優越感的,心想著“我可是名校海歸啊”,肯定很多公司搶著要我,但等了一段時間就發現,好像也沒什么人來主動找我啊,我還是得自己去job market上面去找,然后還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
你想我已經讀完MBA了,要還是跟以前做一樣的工作,就感覺虧了,所以當時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市場上觀望,結果就從“自我感覺極其良好”,到后來慢慢又得給自己重新定位了。
舉個例子吧,當時正好一家名企吧,他們要招市場負責人,跟它們的CEO聊完之后呢,他們給到我的這個崗位和薪資,大概是跟我出國之前的一樣。這時候我就有點心理失衡了,就覺得自己這兩年的名校好像是白讀了。
但現在回過頭來想,當時那個心態是不太對的,就眼界還是太窄了,就只看到表面上的一些利益,沒有想到更深層的東西。你覺得你讀了兩年書,你增值了,但在雇主那邊看來,你這兩年沒工作,你的工作經驗沒有任何增值,它不會現在就為你的學歷買單。所以你要加薪,就得接受這個現實,還是要通過做事情,拿出真業績,讓人家看到你這個學歷的價值,這時候才有資格跟老板談高薪。
所以后來我想明白了這些問題,就跟那位CEO商定了一個“工資+獎金”的薪資方案,就是如果我完成了這個業績,就能拿到一筆比工資還高的獎金。他當時覺得我肯定是拿不到的,但實際上我第一年就拿到了這個獎金,所以說,我這個回國后的這個求職經歷,雖然坎坷一點,但回國第一年拿到的薪資還是比之前翻番了,也算是達到了心理預期。
Coach Jade(VLM學院合伙人)
話題四:移民加拿大:走出“象牙塔”,迎接新變化
主持人:那為什么在國內干得好好的,后來又離開中國了呢?
Jade:在國內呆了大概十幾年吧,這段時間還在幾家公司擔任過高管,也自己創了業,幾乎把想做的都嘗試過了,這個時候我的心態開始有了一個變化,就對待事業,我不那么在乎外在的成功,或者是薪資的高低了,我開始想要遵循內心,做一些真正喜歡的事。所以出國前我的最后一份工作,不是外企高管,也不是老板,而是回歸到了高校里,就是去到清華大學,去幫學生做職業發展這塊的指導。我是真的挺熱愛這份工作的,節奏也不快,每天跟學生在一起也非常開心,所以雖然薪水比之前少了,但是覺得要是能在這里就一直干到退休,也挺好的。不過后來又經歷了一些家庭上的變故,促使我改變了最初的決定。
第一個是我的父母先后患癌癥去世了,這個事對我打擊挺大的,我就開始重新思考當下生活的環境是不是對身體健康會有不好的影響。
第二個是對教育上的思考。當時我的孩子正好在清華上小學,我就看到,即便是在這個全國頂尖的學校里,即便才上小學,孩子們就已經開始要會面臨很多隱形的殘酷競爭。
所以就是這兩個事,健康+教育,促使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移民加拿大。
主持人:那到了加拿大以后,又需要再一次重新定位,所以說當你已經經過幾次重新定位之后,再一次面對一個新環境,重新開始,你是覺得已經完全得心應手了呢?還是仍然充滿了挑戰?
Jade:每次都充滿挑戰,就是挑戰的內容不一樣而已!不過我們這次移民并不是一時沖動,在行動之前我和家里人經過了反復論證:我們到底為什么要出去?出去的理由是不是真正是內心想要的?如果想不明白這個事,就先別動。
比如一開始我想移民,其實是出于一種逃避心態,就覺得只要離開北京,一切都能好起來。但后來我慢慢悟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生道理:如果在一個地方過不好,恐怕你在另一個地方也過不好。
就是說,其實你自己的狀態才是決定你生活狀態的決定性因素,你所在的城市和環境,都是次要因素。如果你能學會看到一個地方的好處,你在哪都能過得好。反之亦然。所以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后,我移民加拿大之后,就很快度過“不適應期”。
主持人:那你到加拿大之后,是怎么快速適應新環境,以及完成又一次職業轉變的呢?
Jade:就像我剛才說的,我覺得適應新環境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你首先搞清楚,這種“不適感”是你自己的問題,還是環境的問題。
比如說加拿大,既然我已經在內心很明確了,要在這里定居,那么我現在要做的就不是挑剔周圍的環境和人,而是應該反思我自己。比如我是不是應該主動走出去,主動去交朋友,去跟這個社會建立連接呢?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我去不同的教會就能遇到當地各種各樣的人,大家很容易就會講到自己生活很核心、很本質的東西,慢慢的我就感覺到,這些分享其實是跨文化、跨種族的、跨語言的,所以當你放下很多“執念”,大家都回歸到“人”的本質上去建立深層連接,就會發現其實在加拿大交朋友也不難,跟當地的社區、文化,也是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這個融合的過程。
再說到我現在從事的這個career coach的工作,也跟我這段自我融入的經歷有關,就是因為我在與各種人建立連接的過程中,收獲了巨大的喜悅感和滿足感,我發現,只要是我能影響到別人的生命,只要我在做case的過程中,我就覺得我是很鮮活的,所以我真正喜歡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這個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所以我就選擇了成為一名career coach,以及現在的Life Coach。他們的專注的核心都是一樣的,就是幫助別人成功,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而這就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業。
此外,促使我要堅持做這份職業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我在去輔導別人的過程中,我發現當一個人心情非常不愉悅,比如工作的壓力,或者長期處于自我壓抑狀態的時候,是真的會影響身體健康的。但很多人呢,他因為陷入了外界和自身的一個“枷鎖”里,會變得很困惑,很迷茫,自己走不出來,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人比較有閱歷和經驗的人,引導他們從這個困境里走出來。所以說,正是出于這種“雙向的需求”吧,讓我堅持完成了這個職業轉型。
話題五:Coach Jade的教育觀:職業不分高低,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主持人:但我在這里有一個疑問啊,比如說一個非常優秀的名校學霸,他會覺得如果我不從事一個行業頂尖的、收入最高的、最光鮮亮麗的職業,他的價值就被埋沒了,那么這個時候,你覺得他對這種“體面工作”的選擇,是不是也是在合理追求個人價值呢?
Jade:這里頭我覺得是有一個很大的誤區,你說的這個是別人看到你進了一個頂尖的行業,或者拿到了一個高薪工資,是不是就意味著你的價值最大化了,對吧,但事實上,別人對你的評價所代表的價值,未必是你真正的價值,或者你真正想要實現的價值。在我看了這么多年成百上千人的職業生涯和發展之后,我發現,你自己在一個地方的體會和別人看你,很多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假設你進了頂級的企業,比如谷歌,很多人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種光鮮和滿足感,他所在的那個崗位如果做的事并不能讓他愉悅或者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話,他體會到的可能會是一種很被壓制的感覺,可能看不到未來。他可能工作了五年、十年就看大了自己三十年后退休的樣子,很多人其實是并不滿足這種狀態的。
另外,咱們要從收入和回報的角度去看這個職業選擇的話,我也不認為選擇一個你真正熱愛但不起眼的行業,就一定比選擇一份光鮮亮麗的行業收入會少。
比如我經常給學員舉的一個例子,就是家政行業,很多人可能瞧不上,但根據身邊人的真實反饋,就是如果你在這個行業做到頂尖,那很多有錢的雇主搶你都搶不到,那么你這位“金牌保姆”的收入真的比很多白領還要高。
再比如,在國外很多人不愛讀書,就喜歡動手,他們就會選擇成為“管子工”。在加拿大管子工是一份很高薪的一個職業,當然他們的工作也很辛苦,但我認識的管子工有做到七十多歲的,而且他以此為樂,收入也一點不比我們差,我覺得這才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他是要比“別人看起來你很光鮮”的那種價值實現,更有意義。
主持人:不過你也知道,不光是在我們國內,就是在亞洲人的這個圈子里,大家也總覺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好像你只有做這個管理層啊,或者是去做教授啊,才是值得尊重的行業,那么你怎么看待這個事呢?
Jade:對對,這個是有大環境的差異,但是我認識不少華人,出了國之后就從白領一下轉到藍領了,因為他換了一個圈子,他的價值觀改變了,他不再覺得做藍領是一件羞恥的事,他覺得挺開心的,然后自己做得狀態也很好,收入也不低,跟白領都住在一個社區,大家之間也沒有什么差異,只是工作的性質不同罷了。所以我覺得如果沒有這些外在的壓力,或者社會的機制能夠正常地去回饋這些體力勞動的付出,我覺得下一代人就能逐漸完成一個思想上的轉變吧。
另一方面,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父母,或者一個教育工作者,能夠做的就是,給孩子盡量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和土壤,讓他能夠有機會探索自己,成為他真正“本我”的那個樣子,就是一個成功。
VLM學院--專注世界名校申請,學費30萬+
話題六:加入VLM學院,希望在一個更大的平臺,幫助更多的學生找到“本我”
主持人:說到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和土壤,我聽說你最近也正在職業上嘗試一些新的開拓,比如加入VLM學院,擔任學生的Life Coach,這跟你以往幫大學生做職業規劃,有什么不同嗎?在這個新的平臺,你有新的收獲嗎?
Jade:說到加入VLM學院擔任Life Coach這個事,我還真有不少話要說。先說觸發點吧,其實還是剛才聊到的教育觀差異的問題,我發現很多中國父母對孩子的了解都是非常流于表面的,好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學習和生活,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展現自己,所以在這種環境下,父母也很難真正了解自己孩子到底是什么樣的人。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很多父母自己就沒有走過自我探索的這條路,所以他怎么有可能去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去完成自我探索的過程呢?
再說回到留學這個事,很多父母的想法就是,要給孩子找一條“捷徑”,讓他們去讀名校,拿到光鮮的學歷,未來人生通往一條光明大道,但問題是,在不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喜好、特長的情況下,你替他安排的人生,真的是他想要的嗎?或者說,真的是你以為的,對他最好的嗎?
我之前帶過的一個學員就跟我表達過,她壓根就不喜歡父母替他申請的學校和專業,她感覺很痛苦,但她又是受傳統思想影響比較大的女孩,就覺得“不聽老人言”肯定要吃虧的,所以她的情感和理性就開始打架了,那段時間她就變得很迷茫,很沮喪。后來我跟她經過一段時間的聊天,我發現了她這個深層的顧慮,就是一方面覺得父母說得是對的,一方面又不想違背本心,然后我就問她:你怎么就確定父母的話一定是對的呢?現在時代發展這么快,行業變遷的速度跟你父母的那個年代,完全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覺得他們的意見真的那么重要嗎?換句話說,他們能預測到十年后,甚至五年后,你所在的行業會發生什么變動嗎?所以通過我的這個引導,就幫助這個學生打破了“父母是全知全能”的這個“偶像”形象,我從一個外來者的視角讓她看清楚了,你父母所謂的“萬能經驗”,其實也就是來自于他有限的人生和他有限的工作經歷,而且他們的想法很多時候是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根本不適用于現代,更別說是未來了,所以你就算很聽話,自以為走上了他們給你安排好的“捷徑”,也未必就能夠保證未來一片坦途。如果是這樣,你為什么不堅持自己的熱愛,選擇你真正想要做的事呢?所以這名學員后來就慢慢想通了,她就在我的幫助下,成功去了更適合她的康奈爾大學,而沒有聽父母的安排,非要去哈佛或者芝加哥大學。
總之,我發現,通過幫學生做Life Coach,從這種一點一滴的接觸、溝通、引導,觀念的滲透,到看著學員們一步步走出內心的桎梏,發現真正的自我,找到他們真正熱愛的和擅長的事情,接著再“合力”去幫他們實現夢想,這一整個過程下來,真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在這里還要插入一條我的教育理念,我是不贊成父母替孩子規劃好人生,讓孩子只能像木偶一樣被操控的,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擁有選擇的自由,所以我希望這些留學生,不是只為了拿一個名校的offer才找到我,讓我把幫他們把履歷做漂亮啊,教他們一些“必過”的技巧啊,這些在我看來都是“雕蟲小技”,可能得意一時,但對你今后的整個人生是意義不大的。這也是我之所以選擇加入VLM學院的原因,我跟VLM學院的創始人Ryan在教育上的理念非常契合。VLM學院的核心教育理念是:長期,成長,陪伴,他們是真的在替孩子的人生負責,而不是簡單地把孩子送進美國名校就萬事大吉。正因為教育理念上很契合,所以我在VLM學院的工作也很開心,收獲也非常多。你要問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覺得應該還是在這里遇到的每一個人吧。這里同事都跟我一樣,對教育有熱情,有理想,這里的學員也都很有想法和個性,跟他們聊天和相處,甚至幫他們解決麻煩的過程,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能量的補充,和自己我提升。所以,這些一點一滴的努力,和我們能看到的在每一位學員身上發生的真切的改變,都讓我堅信,未來的教育,應該會變得更好。我們不能向“包辦式”教育妥協,我始終堅信那句話:沒折騰過、沒走過彎路的人生不值得一過!你只要摔倒過,受傷過,再自己爬起來,這時候才具有真正的能力,去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和日新月異的行業變遷,才能成為你真正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
主持人:好的,感謝Jade今天的分享,通過你的經歷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卸下光環,化繁為簡的人生,可以過得多么充實、愉悅和滿足。期待看到你幫助更多學生找到人生定位,同時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Jade一樣,活出真正的自己,過上真正的“向往的生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