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景區的建筑特點是什么?
恭王府占地約3.1萬平方米,王府的建筑,可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
府邸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筑,各由多進四合院組成,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余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府邸建筑為乾隆時期最高規制,明顯的標志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于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于這些數字。
王府后面環抱著長160余米的通脊二層后罩樓,樓后即花園部分?;▓@名為萃錦園,園內建筑也形成中東西三路,園中散置了疊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由于恭王府及花園風景幽深,因此一向傳聞認為這里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
從整體樣式雷圖中可以看到當年有內檐裝修的建筑多達二十余處,而且具有多種類型,如太師壁、寶座床、碧紗櫥、祭灶、萬字炕、幾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門、仙樓、書閣、多寶格、順山炕、前、后檐炕等。
恭王府幾座主要廳堂的內檐裝修是多寶格、隔斷,還有仙樓、神殿帶毗盧帽的祭灶等裝修也與宮廷中別無二致。并有室內假山水池,裝修成室內小園林。
恭王府內各廳堂的空間根據使用功能劃分,格局多樣,其主要廳堂既有開敞式大空間,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間,既有對稱式的,也有非對稱式的,還有可以靈活組合的。有的適合接待高級賓客,有的用于薩滿教的祭祀活動,有的適合起居生活,有的作為寢息,不同的空間需求各得其所。
從恭王府的裝修遺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異常講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細小的截面,雕刻花紋起伏,而且使用圓形或曲線拼出各種花格,只有在精細的加工之基礎上才能完成,施工難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遺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內檐裝修,絕大部分已經無存。
恭王府景區內有哪些文化意義?
水文化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極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恭王府花園里的水,為王府花園增添了勃勃生機。
西路的方塘,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是王府花園里最大的水域。有亭翼然立于湖心之中,雕梁畫棟,滿繪彩畫,船型的木橋與岸邊相接。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與大如華蓋的翠綠的荷葉交相輝映。戲水的白鵝,時時躍出水面的金魚,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此情此景,令人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中路的蝠池,形似蝙蝠,汪汪一碧。春天到來的時候,池子周邊的榆樹結滿成串的“榆錢”,紛紛落入水中。這蝙蝠的“蝠”和榆樹的“榆”合起來,就是“富裕”的諧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園中得到了靈活充分的運用。
中路的滴翠巖也是一處因水而存的景觀。其位置在邀月臺的前方,是一排錯落有致的太湖石。在這些石頭中間有一塊圓形的太湖石,兩邊各有一條蜿蜒的龍。兩個龍頭下方各隱藏著一口水缸,缸身上密布著許多小孔。每逢夏秋兩季,缸里蓄滿了水,水順著小孔往下滲,沿著太湖石的縫隙滴落到山下的方形水池里。在水的滋潤下,山石的表層長滿了綠蘚青苔,故此名曰“滴翠巖”。
福文化
恭王府建筑物的窗欞上、彩畫上,展翅飛翔的蝙蝠的圖案隨處可見。別看蝙蝠模樣不濟,但因“蝠”與幸福的“福”諧音,而寓意福。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取諧音寄托美好希望者甚多,如鹿寓意“祿”、猴寓意“侯”等等。
恭王府府邸里更有一處重要殿堂名為“多福軒”。說起此建筑,還有一段小插曲呢。開始修復多福軒的時候,曾有專家認為,多福軒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室內墻上貼滿了福字。但后來恭王府管理中心經過多方查尋,找到了輔仁大學1940年年刊上登載的多福軒照片(時為女院圖書館),發現多福軒殿堂正中有屏門,屏門上方和兩側有匾額、對聯,墻上掛著十余塊有“福壽”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滿屋貼“福”字。老照片為多福軒恢復原狀陳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如今您徜徉在多福軒里,可以細細觀賞不同皇帝在不同時間賜給恭王府的多塊福壽大匾的神韻。
恭王府花園前后分別有形似蝙蝠的福池、蝠廳遙相呼應,中間密云洞里更有康熙大帝御筆親題的福字碑。該福字被解析為多子、多才、多福、多壽、多田,可謂匯聚封建社會里的各種福氣而有“天下第一福”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