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9月8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近年來,期貨市場加快推進自身對外開放、深化功能作用發揮,取得了明顯進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制度型開放格局初步形成。隨著期貨和衍生品法的發布實施,相關配套規章規范不斷完善,期貨市場法治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圍繞交易所跨境業務合作、外資機構準入、境外客戶管理等開放關鍵領域,配套制度安排逐漸完善,為雙向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化、規范化制度保障,有效提升了期貨市場開放的力度和速度。
二是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品種業務供給方面,以原油期貨上市為起點,我國期貨市場已有24個品種相繼實現對外開放,46個商品、股指期貨及期權產品面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開放交易,近期上市的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實現了服務類品種開放的突破。境外機構參與方面,隨著開放品種范圍不斷擴大,境外客戶參與數量持續增加,以鄭商所品種為例,目前已有60余個QFII/RQFII機構參與,境外客戶遍及23個國家和地區。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完全放開,外資新設及控股期貨公司均實現新的突破。境外機構和交易者的參與,為期貨市場帶來了更多元的交易結構和更全面的價格代表性。
三是國際價格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價格”在國際市場正逐漸被廣泛使用,以原油、PTA(精對苯二甲酸)等為代表的重點開放品種已成為跨境貿易定價的重要參考和基準??鐕凸?、貿易商、金融機構中的標桿性企業均參與了原油期貨交易,這些市場主體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已成為國際石油市場的重要價格信號;20號膠期貨價格已成為我國進口天然橡膠的重要貿易定價基準;PTA期貨價格已成為上游PX(對二甲苯)和下游瓶片對外貿易的重要定價參考,較好滿足了聚酯相關企業“走出去”的定價避險需求;白糖、棉花等一些具有“雙循環”屬性的大宗商品,在“一帶一路”、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區域性跨境貿易中,正在逐步發揮出亞洲時區定價基準的作用;此外,我國上市的中間產品期貨受到境外市場廣泛關注,境外交易所正積極尋求與我國期貨交易所開展相關合作。
方星海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期貨行業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堅定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應有作用。
方星海認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續優化開放型品種業務布局。抓住國際期貨變化的有利機遇,推出更多特定品種,穩步拓寬QFII/RQFII的投資范圍,不斷深化交易所跨境業務合作,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積極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開放路徑。二是優化完善開放條件下的制度規則,積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建立起與國際接軌并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開放型制度體系,持續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為境外客戶參與中國期貨市場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環境。三是加強跨境監管與合作,促進雙邊及多邊交流對話和監管協作,進一步強化開放條件下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對期貨市場跨境交易行為和資本流動的監測和分析研判,著力維護期貨市場整體安全平穩運行。
此外,近年來,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期貨業務模式日益豐富、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作用日益增強。
方星海表示,在服務資源配置與宏觀調控方面,期貨市場交易高效規范、公開公正,期貨價格具有預期性、連續性、公開性和權威性特征,有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提升宏觀經濟運行評估和調控的精準度。在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期貨市場產品創新緊跟現代產業發展趨勢,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間產品期貨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工業硅、碳酸鋰等新能源領域基礎材料品種陸續上市,有利于鞏固產業國際競爭地位、服務制造強國建設、增強綠色低碳行業發展新優勢。在服務農業強國建設方面,期貨市場已上市42個涉農期貨期權產品,依托“保險+期貨”“商儲無憂”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服務模式,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面臨的市場風險,在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棉油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