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指標穩步提升,資產規模與經營業績邁上新階;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實現銀行發展歷史性跨越;在多個中外權威榜單中嶄露頭角,服務社會收獲肯定……過去三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態勢,上海農商銀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集團總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28%,不良貸款率保持同業優秀水平,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調人民立場、突出人民主體、聚焦人民關切,站在“新三年”(2023-2025年)新起點上,上海農商銀行將始終高舉人民金融旗幟,堅持走輕資本、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內涵式增長道路,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綜合化經營,朝著“打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服務型銀行,建設具有最佳體驗和卓越品牌的區域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奮斗目標勇毅前行。
鄉村振興的“深耕者”,金融開拓城鄉融合新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服務三農是個“苦活”,也是上海農商銀行立行之本。在七十多年的行史上,一代代農商人走村入戶、雙腳沾泥,實現對上海郊區 100多個鄉鎮 1550余個行政村的全覆蓋,發揮了上海本地城鄉金融服務排頭兵、主力軍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近680億元,繼續保持上海地區市場份額第一。當前,面對大都市“三農”工作的新特點、新需求,上海農商銀行以產業振興為突破口,不斷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助力上海走出具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特點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量身定制,打造符合大都市特點的“精品農業”。上海農村土地資源緊缺,正在建設具有“五高”特點(高品質生產、高科技裝備、高水平經營、高值化利用、高效益產出)的現代都市型農業。上海農商銀行不斷突破傳統抵質押物的慣性思維,走綠色路、打精品牌,推出了全市首筆生豬活體資產抵押貸款、全市首筆“地理標志”賦能商標價值質押融資業務、鄉村生態貸等創新金融產品,讓“三農”的無形價值變為“有形”。順應都市型農業新趨勢,該行正在著力探索訂單農業、家庭農場、農批農貿數字化平臺、“新市民”入鄉就業等服務,讓民生愿景變成“摸得著看得見”的幸福實景。
信用先行,整村授信助力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形象地反映出農業“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上海農商銀行大力推進信用村鎮建設,已完成評定102個誠信村、3個誠信鎮,為近千戶村民主動授信逾2億元,信用基礎好的農戶無需抵押、無需擔保,就能獲得信用貸款。下一步,該行將加快提升農村地區企業和個人的授信覆蓋率,探索將“整村授信”升格為“整村金融”模式。
村鎮樣本,推廣產業興、鄉村美的“上海經驗”?;谠谏虾P纬傻目蓮椭?、可推廣的“三農”服務經驗,上海農商銀行在全國三省三市發起設立了35家村鎮銀行,并明確提出“小而美”“小而強”的發展定位?!吧虾=涷灐迸c地方產業實際緊密結合,以金融活水澆灌云南開遠蝴蝶蘭、蒙自石榴、山東寧陽小麥、東平大蒜、湖南石門柑橘、寧鄉花豬等特色產業,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同時,各地村鎮銀行全力支持農田改造、河道整治、道路修繕,農村綠化等民生項目,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為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添磚加瓦。
企業成長的“陪伴者”,金融推動科創良性循環
服務科創是個“慢活”,涉及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深刻變革。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科技創新“核爆點”,全力推動全過程創新成為上海深化科創中心建設、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的關鍵所在。有別于過去“銀行放貸-企業還本付息”的“一錘子買賣”,上海農商銀行持續塑造“陪伴”企業成長的服務理念,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努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六專護航,健全“敢貸會貸”長效機制。要實現“陪伴”企業成長的目標,既需要專業的服務團隊,也有賴先進的管理制度。為此,上海農商銀行以科技金融“六專機制”為核心(專營的組織架構體系、專業的經營管理團隊、專用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技術手段、專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專項激勵考核機制和專屬客戶信貸“新三查”標準),并在原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心、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的基礎上,于今年6月成立了上海地區銀行業首個總行級“科技金融事業部” ,提出重點打造一批科技特色支行、培育一批專業人才隊伍、服務一批創新性科技企業重點項目的工作目標。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超830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超3000戶,規模與戶數均位列上海同業前列。
與時俱進,化解科創企業“成長的煩惱”。企業誕生伊始要在銀行開戶、成長中需要貸款和引資、“走出去”需要跨境金融服務……上海農商銀行建立了包括信貸、票據、投貸聯動、跨境并購在內的多元產品體系,涵蓋科技企業初創孵化期、成長發展期、快速擴張期、并購跨越期、上市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的個性化需求。以今年新推出的“鑫聯貸”為例,該行對合作投資機構已投的科創企業,同步給予授信支持,從而為早中期科創企業提供“股+債”的綜合金融服務。
匯聚眾力,共建企業茁壯成長“鑫生態”??苿撝行慕ㄔO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政企銀園多方的通力合作。今年2月,上海農商銀行升級推出“鑫動能3.0”服務方案,攜手政府單位、園區平臺、交易所、高校院所、投資機構、證券公司、中介機構等共同打造合作生態圈“鑫生態”,提供產業整合、政策對接、投資引薦、專業輔導、人才管理、金融科技等“六維賦能”。截至6月末,“鑫動能”庫內企業達870家,授信規模超750億元,其中庫內上市公司89家,另有84家處于輔導備案或擬上市階段,為科技創新注入不竭動力。
社會治理的“探索者”,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服務社會是個“細活”,家長里短等“瑣碎小事”的背后是一篇民生“大文章”。上海農商銀行發揮普惠金融作為基層自主治理的聚合器、政府嵌入治理的助推器、社會協同治理的路由器的“三器”作用,在實踐中形成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一元錢吃早餐”等典型案例,深受社會各界好評。為進一步將社會服務內容從金融延伸至非金融領域,踐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該行啟動建設“心家園”公益服務項目,強化服務老年人、新市民等群體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探索金融賦能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深入社區,普惠賦能社會治理的主陣地。目前,上海農商銀行擁有360余家網點,而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共有逾6400個居委會或村委會,如此龐大又零碎的基層需求,如何滿足?上海農商銀行的做法是通過建設“心家園”公益服務站,將觸角從網點延伸至鄉鎮、街道、社區,就近滿足“衣、食、住、行、醫、教、文、娛”等日常需求,成為社區居民的服務中心、交流中心、共享中心、共建中心,探索社會資源的金融化整合、社會問題的金融化解決和社會需求的綜合化服務。目前,該行已完成500余家“心家園”公益服務站建設,計劃到2024年末在全市范圍內建成1000個服務站,基本實現規模社區或鄉鎮全覆蓋。
傳遞溫暖,滿足市民迫切需求的百寶箱。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如何保障資金安全、靈活就業群體怎樣融入工會大家庭、老年人怎么防范電信詐騙……上海農商銀行針對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民生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不斷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流程,提出針對性服務方案。如針對小區“加梯”問題,推出鑫e貸專案“加梯貸”,戶主通過線上申請,3分鐘即可審批額度,隨借隨還;又如針對快遞小哥、專車司機等群體游離于工會之外的現狀,該行聯合市總工會開發新系統提供工會卡線上申領通道,讓靈活就業人群就近在街道工會即可辦卡入會。
反哺社會,東西部可持續幫扶的樣板間。身處一隅,心系天下。據統計,近三年上海農商銀行累計捐贈資金總額超6600萬元,其中既有為云南馬關縣等地村民多年提供健康體檢的幫扶項目,也有為西藏日喀則市5縣農牧民提供意外傷害保險的公益項目。在策劃各類型公益事業的過程中,該行高度重視模式的可持續性和可推廣性。以持續多年結對幫扶云南馬關縣為例,該行從早期的直接捐贈資金為主,到近三年著重幫助完善鄉村規劃和社會治理,為學?;A設施建設、集體經濟示范項目等提供捐贈資金,有效拓展了產業幫扶路子,增強幫扶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為金融賦能社會治理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可復制案例。
綠色發展的“先行者”,金融擘畫未來生態藍圖
服務“雙碳”是個“新活”,要求商業銀行發展理念同步煥新。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變革,離不開低碳技術和綠色產業的有力支撐,也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搭建了廣闊的舞臺。上海農商銀行立足“打造長三角最具綠色底色銀行”的目標,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超570億元,較年初增長近32%。
建章立制,搭建綠色金融制度體系。2022年12月,上海市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十四五”期間服務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行動方案》,提出了30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健全綠色金融發展規劃”。上海農商銀行率先擔當作為,在頂層設計上確立了以《上海農商銀行“十四五”期間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2021-2025年綠色金融發展戰略》為“雙支柱”,配套系列授信流程、考核激勵、分類標準、業務規范等細分制度。該行在上海銀行業中率先上線綠色金融管理系統,保障各項制度線上化落地。同時,該行率先設立綠色金融特色機構“長三角金融總部”,帶動綠色金融項目批量落地。
向“綠”而行,加強金融產品服務創新。落地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實現上海地區首單“碳中和債/鄉村振興”綠色中期票據承銷發行、推動全國首單保障性租賃住房碳中和債券承銷發行……近年來,上海農商銀行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首單首創”不斷涌現。該行重點聚焦綠色農業、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綠色制造、綠色建筑五大核心板塊,圍繞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服務、綠色理財、綠色租賃五大業務方向提供服務,不斷豐富綠色金融內涵。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綠色債券投資余額逾100億元,資管產品中綠色債券的配置額較上年末增長近37%。
杠桿撬動,帶動各界共建美好未來。要早日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各行各業、普羅大眾的支持參與。上海農商銀行持續發揮金融工具的杠桿撬動作用,對內積極推動降能減耗,在各網點推廣綠色環保材料、全齡友好設施等綠色運營理念,率先簽署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報告,并發布ESG報告和TCFD報告;對外通過設立個人碳賬戶激勵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通過差別利率等措施鼓勵小微企業節能降碳,通過與集團子公司長江聯合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的“銀租聯動”支持交通運輸等行業綠色轉型。該行還廣泛開展跨界合作,如聯合上海市農科院共同支持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聯合華建集團共同發布團體標準《綠色建筑產業貸款實施規程》,推動社會各界進一步凝聚綠色發展共識,讓綠色金融點“綠”成“金”。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嗷?、慢活、細活、新活,本質都是上海農商銀行以實際行動踐行“賺辛苦錢、賺實在錢、賺專業錢”的經營方式,在競爭日益“內卷”的金融市場上努力開辟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更多“農商貢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