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暖,楊柳依依青。4月14日,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耳輪中伴隨著大白鵝“嘎嘎”的叫聲,沿著河水清清的帶駒河畔,走進南陽市內鄉縣余關鎮子育村,眼前毛絨絨的“雪球”白茫茫一片,像是地上下了一層雪,煞是好看!
“這是已經成熟的蒲公英種子,今天就要收獲了,看來產量還不錯!”蒲公英種植基地負責人李賢,看著滿地密密麻麻的蒲公英種子,難以掩飾內心的興奮和激動。
據了解,蒲公英種植合作社2023年開始在子育村發展蒲公英種植,經過一年試種,首戰告捷。今年在上年20畝試驗基地的基礎上,種植面積增至200畝。
“這得益于子育村豐富的水源。蒲公英生長季節長,需水量很大,帶駒河為蒲公英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李賢表示,之所以選擇這里做基地,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伴隨著一陣“突突突”拖拉機的轟鳴聲,一輛經過改裝的蒲公英種子收割機下地了。收割機駛過去,毛絨絨的“雪球”被吸進了大口袋里,只留下了蒲公英的莖和葉子。
每年的種子只在第一茬采收,一畝地能采收30多斤種子,因為要收的晚,長得較老,只能做藥材,從第二茬開始,開始采收蒲公英15-20公分高的葉子,制成生態菜苗,用作蔬菜進行銷售。李賢介紹道。
據記載,蒲公英是一味中藥材,又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全身是寶,蒲公英的花蕾能制成蒲公英花茶,根和葉都能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降低膽固醇、增強肝膽等功效。同時,它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藥食兩用。蒲公英適應性強,不生病,不生蟲,生長期間全程不打農藥,是綠色無污染蔬菜,深受群眾喜愛。
李賢介紹,蒲公英作為蔬菜一年可采收5到6茬,能收獲鮮菜葉4000-500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一元,每畝可收獲4000-5000元;加上頭茬的種子,每畝15公斤,每公斤100元,可收獲1500元;種植一次,可連續收獲3年,第三年將根部挖出,作為藥材出售,每畝可收200-250公斤,每公斤20元左右。三年平均下來,每畝每年收益大致在8000元左右。
蒲公英的發展為子育村的群眾提供了就業的機會。澆水、除草、收割都需要人工,上年就有十幾名工人經常勞動,為子育村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機會,增加了群眾收入。“今年種了200畝,需要的勞動力就更多了,本村的勞動力都不夠用了。”村黨支部書記王建偉感嘆到。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蒲公英的種植為子育村鄉村振興工作找到了一個新的支點。2024年內鄉縣余關鎮、岞曲鎮、湍東鎮已發展蒲公英種植400余畝,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下一步,我們將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不僅將蒲公英作為中藥材、蔬菜,更要注重向飲料、茶品等方面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蒲公英種植、加工、銷售三產融合發展,最大限度發揮蒲公英的作用,也為農民群眾拓寬增收渠道,更為鄉村振興增添一份力量!”談及未來發展,南陽清泉蒲公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坤信心滿懷。(供稿:趙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