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興紅船上與一大代表們共同見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戰友協同作戰在“飛奪瀘定橋”中感受“大渡橋橫鐵索寒”的驚心動魄,5月17日,南開大學博物館帶來一場全新的視、聽、沉浸與交互的盛宴,帶前來體驗的觀眾實現“穿越”之旅。
從嘉興南湖啟程,與一大代表一道見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感受上甘嶺戰役的激烈與殘酷,見證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開啟,感悟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的發展歷程,體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奮斗征程?;虬殡S著“史于南開”宣講團的講解,回到70多年前的西南聯大,在實景漫游中體會當時“結茅立舍,弦歌不輟”的聯大風華。
5月17日,南開大學博物館在津南校區舉辦一場VR體驗活動,同學們站在校園中,借助大空間多人VR交互體驗設備、移動式VR頭盔、AR沙盤、MR混合現實設備等,實現一場身臨其境的“穿越之旅”。
在公共教學樓C區一樓,多人協同交互項目“飛奪瀘定橋”,讓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篇章“躍然眼前”。炮火紛飛,震耳欲聾,硝煙彌漫,浴血奮戰。體驗者一同化身“飛奪瀘定橋”的英勇戰士,重回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槍林彈雨中俯身攀爬鐵索,在夜色灰蒙中英勇殺敵。
頭戴VR眼鏡,視線前方是寒冷的十三根鐵索,腳下是湍急的江水,槍聲不絕于耳。“我當時雙腳踩在鐵索上,感覺腿都是抖的,難以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面朝著敵人的炮火向前進攻。以前總在書本上看到‘戰斗的殘酷’這樣的字眼,這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剛剛摘下VR眼鏡的2020級歷史學院文博專業碩士研究生劉嵐涓說。
VR再現校史故事
艱難困苦生活,剛毅堅卓奮斗。西南聯大是知識分子在戰爭中的堅守與抗爭,借助VR場景復原,重回西南聯大舊址。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與文化命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被迫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誕生170余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只存在了8年零8個月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抗日戰爭炮火的洗禮中,書寫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西南聯大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輝篇章,也是南開大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現場,南開大學生科院2017級博士生鄭健,戴上VR眼鏡,“走進”了誕生于炮火中的西南聯大。
這所“西南聯大”是結合AI技術和校友口述反復斟酌修正,按照1:1比例完成的3D高精度數字化模型,用技術“復原”了中國教育奇跡之地的歷史,充分展現了前沿技術與名校文化積淀的交融。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身臨其境一睹當年的校園,感受聯大學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回顧那段剛毅堅卓的歲月。
“我剛才操縱手柄,去了西南聯大的教室、宿舍,走到哪兒都有講解,讓我真切了解了當年的大師們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學習生活的。”鄭健說,在民族危亡之際,舍棄安寧的校園,聯大師生投身火熱的抗日戰場,有的人甚至犧牲了年輕的生命。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這首校歌,誕生于戰火紛飛之時,高揚的愛國主義激勵著西南聯大學子投筆從戎,更是將愛國情懷代代相傳到今天。
“這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時代,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把西南聯大精神好好地繼承發揚下去。”鄭健說。
特殊的黨日活動
本著將支部建設與專業特色相結合的初衷,歷史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第二黨支部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支部成員不僅參與體驗,同時在各項體驗互動中承擔講解工作。
“原來黨建活動也可以如此炫酷!”過往同學紛紛表示。據了解,此前在報名預約通道開通時,活動就已經火遍“朋友圈”,“飛奪瀘定橋”協同項目更是在推出半小時內就已經預約滿員。
“今天的活動讓我們把對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熱愛與對黨和國家的熱愛結合起來,讓我們接觸到最前沿的專業課題,同時感受最赤誠的對黨和國家的情懷。”入黨申請人、2020級文博專業碩士研究生劉嵐涓表示。
“我們把主題黨日活動與國際博物館日相結合,其實是將基層支部建設與我們所學習的專業相結合,沉浸式、交互式體驗,‘史于南開’宣講團的專業化講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基層黨組織開展紅色體驗式教育、上黨課提供了新形式。”支部書記趙若凌介紹。“這種新技術輔助的黨史教育,更有沉浸感,更能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戰爭的殘酷,也更能體會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征程的偉大,堅定了我們愛黨愛國的信念,貢獻青春,拼搏奮斗,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新青年。”
活動的負責老師說:“博物館與虛擬仿真科技的結合,還處在起步階段,在未來,南開大學博物館將沿著文物數字化、可視化的道路不斷探索,共同研究博物館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移動’起來。”